郑直所侧重的乃是全军粮草辎重的题目,数万雄师深切南诏,定然不是朝夕之事,粮草的首要性不言而喻。
徐明远笑着摇了点头道:“战还是和,也不是我们这些人能决定的,不过我感觉对南诏出兵,于大宛弊大于利。”
并且在南诏王鞭策之下,南诏也效仿大宛设立书院,固然只招收贵族后辈,却也无未野蛮这一说。常有才调横溢的墨客诗篇传播,只是多数在大宛名声不显。
以是对于徐明远来讲,那些乃至未曾踏足剑南道的文人所书的南诏风情,实在好笑至极。而对这些对比邻的南诏都体味甚少,以为五千兵马便可踏平南诏的书院门生,更是无话可说。
“空口而谈,不实在际。兵出南诏,起码五万之众,粮草辎重所需夫子不下二十万,何来当即之说。”白墨楼冷声道,声音固然不大,却也落在徐明远和周斌杰的耳中。
白墨楼听了一会以后,看着郑直说道:“本来我以为郑直此人可治承平世,能掌一道之政,现在看来,便是让他管全军粮草,也足以胜任。”
马志萧讲完以后,坐在老魁树下的官员和教习多是笑着点点头,不过夫子和那高刺史倒是没甚么神采,只是轻声扳谈了几句,没有说甚么。
徐明远和师父乘驴车而行,一起所遇南诏百姓,对他们师徒二人大多怀有美意,民风俭朴。固然有些部落民风还是彪悍,不过对于他们师徒二人的大宛身份,也是以礼相待。
就在这时,坐在前边的一名剑眉星目标门生举手起家,朗声道:“门生马志萧,有言辩。”书院门生立马便是停下了会商,世人目光皆是落在了那马志萧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