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当炽烈的阳光刺破浓云毕竟洒满六合时,神山之上的层层白雪便如纱幕褪去般丝丝缕缕地隐去,化作一江春水渗入潜底。暴暴露的,恰是那雪层之下岩石的坚固,冻土当中生命的腐朽,温情过后无情的冰冷,以及面纱背后脸孔的狰狞。
高台四周挂五行招魂幡,幡下设道场:神女施食,将米面分撒四方;贤女领诵,先而念咒,复而吐真言;斋女以木鱼、法铃、引磬、铙钹、手鼓为法器为之击节,游女千人或立或坐或舞或行,统统皆无定法,如断线之筝在圣池此岸飘摇。
遵循仙姑的叮嘱,九儿只需将背上的小十一送回金陵城里便可。
挽歌,将苍茫的心灵唤醒。
柴荣鼓起,偶得三四句,句句言茶,却句句深藏茶翁之意:“灵芽嫩叶何其姣,碧水含香将绿绕。顶风解意惊鸿舞,逆流翻转浪白条。浅酌一口芳华溢,回味无穷相思淼。此去经年茶相敬,同携知己任清闲。”
九儿眼里这下才放出了光,觉着终究到了将小十一从背上放下来的时候了。可走到离府衙另有三十余步,九儿回想起当初第一目睹到这个敬爱的“小mm”时,模样是那样夸姣,豪情是那样密切,不觉有些记念起来。
子时已临,神女仙姑紧着敲响引钟,念诵之声愈响,击节之声愈密,行舞之度愈放。
剥落的永久是罪孽的外套,被迫闪现的乃是暴露的实在。
九儿翻开第二个锦囊,取出来一看,竟是出门时忘了带上的锁玉绣金铃。
本来,就在不久前,金陵城里到处相传东都广陵吴帝失期,得婴、弃婴又代婴之肮脏事,而金陵西宫已严明谈判,催促广陵东宫务必给个“交代”。而东宫确切无从“交代”,金陵权臣徐知诰便于十月初五发难,代南吴称帝,立金陵为都。而这一双失婴,恰是宫中正持续找寻之贵族后辈,盼知恋人士寻得,必有重金酬谢。
九儿从速辩白道:“神山各处是银珠,却未见半点用处,不如山下换些有效之物,方显神珠代价。”因而便分建议带回之物,上至神女仙姑下至众姐妹,时下目睹者大家皆有薄礼。
寂寂之路来往,亦如寂寂之境往至,遇之则绝学,得之则弃智。
火照,把统统伪善撕碎。
九儿瞥了一眼从山下带回的牛车和大箱子,高傲地答道:“是以用尽。”
还未等九儿缓过神来,那些残心泣血的曼珠沙华顷刻间燃起了熊熊的烈火,将九儿烤炽得浑身通红,披发焦灼。目睹着情势愈烈,巫女们又再次跳入水中,向着对岸游去。
谶语有云:高泰相去否来时,明阳散尽太阴至。夏季的神山覆雪,如一副温情脉脉的面纱讳饰了统统,彰显着漂渺之崇高;又如暗夜中的月光摈除幽冥,给寥寂之人带来心灵之安慰。
这期间,有人曾打过九儿的主张,却被这机警的小丫头一一撂倒,也有人打过九儿怀里几颗珠子的主张,却无一人真正得逞,皆因九儿心中无贪无念无嗔无痴。而这斗智斗勇的一起下来,九儿仿佛又生长了很多。
危危之柱乃树,亦如危危之台乃砌,高屋以建,巨擘以擎。
纯洁之幡如云,亦如纯洁之水清清,遣散死魂之形,扫荡死魂之灵。
时至金陵城下,已是秋风十月,而这里仿佛方才经历了一番惊天动地与风云变幻,城头的“吴”字大旗已是东倒西歪且残破不堪,城中商店正忙着换新招牌,甚么“唐韵香鸡不二家”,甚么“新唐酒坊头一坊”,甚么“齐宫贵族金银铺”,另有甚么“大齐第一绸缎庄”。城里百姓见面酬酢皆以李姓为尊,一时候,“李老爷”、“李公子”遍及大街冷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