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昶视若不见,号召世人回顾咀嚼末一道甜品。当是芊娘对劲之作,以胡柑、蜜桃伴佐玉露米西,雪藏后端出。盖因官升三品,又恋人在侧,玉露呈出,令人入口苦涩,心中含喜。诗曰:“南海遇观音,观音托净瓶。净瓶装蜜酒,滴滴总关情。”孟昶取名“金风玉液”,马希萼点头以示不佳。孟昶遂问及马王弟,该取个如何贴切的名字。马希萼仿佛早有所料,不假思考道:“杨枝甘露”。
第一道菜为爽口三丝,由孟昶新擢之安婕妤亲手拌制。红袍椒、青笋、黄豆芽作底,盖浇蜀地特有的酸辣调料,呈红绿黄三色,酸辣鲜三味,脆滑适口,清爽不腻,乃开胃佳品。衬以晶莹透亮的夜光美玉碟,令人神脑复苏,肠胃通透。玉碟下压一纸彩笺,无题,只两竖小语,似由花蕊亲笔钞缮,但由芊娘缓缓念来:“人间百味事,过往两牵肠。渴饮千杯洌,唇齿一漱香。”念毕,芊娘邀宾主批评,五人各领一箸一碟,嘬口尝试。得李圣天大赞,插花觉得表,并赐菜名“丝路三彩”。
西毬场甘露之变会仙观秀色可餐
毬场上,南楚的将士们正在马背上变更各种姿式,有背骑骏马哈腰射箭者,有倒悬马腹驭马跨跃者,有并马奔驰腾空换马者,有三人垒叠共驱一马者。其转头之飒爽,眼神之刚毅,用力之精当,飞身之轻巧,判定之勇敢,乃至共同之默契,都令场边堆积的宫中女娃赞叹不已。
佛家有语:色便是空。在花蕊看来,“色”是极致之色;“空”是大美当前,余想之空。正如男人赏味女子,首的必是观其色,其次乃是闻其香,其次是听其声,其次是知其味。至于女子背后埋没的磨难出身、异禀才赋,这在男民气中皆为离散。花蕊有言:“人间本无人试图切磋甘旨羊头背后之事”,曾多少时,便发愤做一个明丽的女子,让佼佼之男人不容错过,让平淡之男人不容担搁。花蕊亦有言:“如有人情愿尝试,那便是这头羊射中的屠夫。”是以,当委身孟昶时,花蕊觉得碰到了这个晓得品鉴的男人,也曾心甘甘心肠褪去明丽外套,暴露朴素之思。谁知孟昶也毕竟是个男人,遂将明丽外套复又披上,重拾艳压群芳之姿。
第三道菜为李昭容故乡风味:清蒸胭脂鱼。鱼身通体绯红,肉质肥嫩鲜美,蘸以香醋和姜末,别具江南风味。诗笺云:“宁做一窟鬼,不做半阙人。朔望江南月,遍洒红岩魂。”刘城墙大赞:“好诗,好鱼!非要本王定名,那就叫‘一只整鱼’。”世人轰笑,刘城墙忽而感觉那里不对劲,这才想起轻柔捉的明显是一条青鱼,又不是螃蟹,如何一蒸就变红鱼了?
第六道是耿宫娃特长的白汤酸菜鱼。新鲜鮰鱼配搭腌制青菜,米汤里打个滚儿,滋味恰到好处。诗云:“洁身片作云,白水煮汤清。酸咸少轰烈,坐等客佳音。”虽说鱼成片状,但刘城墙吃出是鱼,便连连奖饰:“又酸又咸又香又鲜,馋得本王内心想,吃到本王肚里暖。菜名就叫‘酸到家鱼’。”
第九道淮立名菜“煮干丝”为刘莲心入蜀前最爱。鸡汤煮豆干,去腥后微缩成巴掌大一块,一块切三十六片,一片切七十二丝,合二千五百九十二丝,一丝未几,一丝很多,一丝不竭。平分五位碟,每份五百一十八丝,剩下两丝,一丝添于孟昶,一丝献予马王。暂备,又剔骨缝间肉,细心拆分,与干丝一并用鱼唇线捆扎成束,以便试吃者撮口尽享而不失文雅。诗云:“一朝初云日,三千烦恼丝。休要问因果,勾圈点染之。”段思英沾味,题曰:“千丝万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