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令她和五兄非常不解,她曾问过外祖母,她现在都记得,一贯对她和颜悦色的外祖母,那一回俄然变了脸,神采黑沉沉的,目光如深潭普通,比那夏季里平城郊野的北风还要冷凛几分。
昨日傍晚,高平城外,保护与羯胡的苦战,最后,以五兄答允卢衡去襄国而告终。
正因如此,五兄受阿舅影响很大,尤喜辞赋。
自永嘉南渡后,前朝政权自洛阳南迁至建康,一百多年间,中原大地混乱不堪,战乱不息,各族各豪强各自挞伐,常常尸横遍野,流血漂撸,极其不安宁,而荥阳至平城路途悠远,兼荥阳才方才置于大燕的节制之下,中间另有汉人毌丘氏建立的大夏政权和羯人石氏建立的大赵政权,以及西边的大凉政权都对洛阳虎视眈眈,乃至包含南边的南楚萧氏政权,都未曾对洛阳放弃过打击。
只是未曾推测,仅仅半年后,外祖父和阿舅便欲送她和五兄回荥阳郑家,乃至临行前,外祖母还特地叮咛她:长嫂如母,大嫂出身陇西李氏,家教家声皆不错,让她回郑家后多和大嫂靠近。
停止了打斗与殛毙。
两年后,五兄郑纬年仅十二岁,一篇《平城赋》,名动大燕京师平城,当时,正逢南楚尚书令谢攸出使平城,览此赋后,为之震惊,赞叹曰:不料北地有此奇才,文章不输江左。
郑五郎,郑绥之五兄郑纬,出自荥阳郑氏嫡支,大房中排行第五,少有学尚,经史俱通。
而五百保护,只剩不敷二百人,战死者达三百余人。
去岁八月,大兄结婚后,父亲让舅母带回平城一封亲笔信给外祖父,欲接她和五兄回荥阳。
除五兄外,郑绥另有两个同母兄长,和从小一起长大的五兄比拟,郑绥对大兄郑经非常陌生,间隔现在,她比来一次见到大兄郑经,也是在三年前了,当时,世林表兄结婚,大兄来平城插手婚仪。
而回荥阳,必经洛阳。
虽服从了五兄的安排,郑绥心头始终有丝忐忑,不明白五兄如何会这么信赖桓裕,若没记错,他与桓裕前天也是第一回见,郑绥脑海中顿时闪现出那天,五兄见初见桓裕的场景来。
卢衡原不筹算放郑绥回荥阳的,只因郑纬对峙,并言道:“既为我而来,何涉稚女。”
崔行先,即崔彦,字行先,郑绥之母舅,出身博陵崔氏,浏览经史,很有文才,以善辞赋闻名于世,当今在鲜卑人慕容氏建立的大燕朝廷中任国子学博士。
外祖父便以此为借口,回绝了父亲要接她和五兄回荥阳郑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