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郑纬一听这话,想也没多想抬手就给了郭八郎拐了一胳膊肘,脸上尤带三分不满,拉着郭八郎回身就走。
郭家这一辈的小娘子较少,序了齿的就更少。
“有劳郭家阿嫂操心了。”郑纷忙称谢道。
郭三娘子的祖母出自冯家。
卫氏笑着看了郑纷一眼,一手牵着郑绥,一手牵着自家的小姑子,郭三娘,比郑绥小半岁,是柳夫人的老来女。
“三娘,十娘。”冯五娘笑着看了眼郭三娘子,目光却落在郑绥身上,“某过来,是想请十娘帮个忙,还请十娘帮手转交给二郎阿寄。”说着递上一个香囊。
郑纬往郑绥地点的方向望去,和四娘五娘在一起,中间的仆妇丫环团团簇拥着,心下放心,正碰上郑绥看过来的目光,兄妹俩相视一笑,郑纬瞧了眼身侧的郭八郎,遂没有筹算再畴昔了。
“就你们有闲情。”郭八郎哼了一声,白了郑纬一眼,“你第一次来,估计还不晓得,趁这会子天还不算热,比及中午热起来的时候登山,就有的罪受了。”
郑纬顿住脚步,侧头见郭府二房的八郎,不由笑道:“我正想问问,你们郭家离这儿比来,如何还在山脚下。”和其他几家比起来,郑家坞堡算是离三皇山最远了。
卫氏平日和阿嫂李氏相善,常日在守勤园,也经常能见到卫氏上门,并且,郑绥也跟着阿嫂李氏去过郭府好几次,是以,一见到卫氏带着几位郭家小娘子过来,郑绥跟着四娘和五娘忙地上前唤了声阿嫂,行了礼。
撤除郭家的小娘子,此中另有一名是郭大的老婆卫氏。
比拟于这类大集会,实在郑绥更喜好家下姐妹的小集会,也免除很多不需求的费事。
郑绥和郭三娘子走了一圈,便坐到了棵大古柏树底下安息,山风吹来,带来嗖嗖凉意,只瞧着来交常凡人流如织,应接不暇,冯氏段氏京氏,这三家的郎君娘子都在这儿,聚在山顶的人比先前在山脚下更是多了两倍。
冯五娘子应是第一次如许送东西,见郑绥收了,忙道了声谢,几近有些落荒而逃。
甫一下车,窜入视线的,便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举目望去,只瞧着鲜衣华服,轩车云集,成群结队,堆积成堆,跟从的主子保护更是如云如海,人声鼎沸,场面极其热烈,欢场笑语,高谈阔论声,把山林近处的鸟儿都惊飞了起来。
见此景象,郑纷不由笑了,“还好阿奴有先见之明,给你备了软轿。”说着,叮咛着主子把软轿抬过来。
便是雅聚,聚在北山头的郎君,诗与酒是必不成少的,而聚在南山头娘子,斗草簪花,测字猜枚,亦是常玩之戏。
郑绥错愕不已,她一贯晓得,五兄容色出众,倾慕者亦甚多,没想到二兄也有倾慕者,另有女郎送香囊给二兄的,不过,她也得承认,二兄长相也不错,一派清风明月,风韵儒雅,收回吃惊,伸手接过,递给一旁的采茯。
郑纬听郭八郎的话,笑道:“我们是出来玩耍,为的是怡情怡性,赏花欣景,又不是急行军,何必急仓促。”郭家人虽还没上山,可方才在这山脚下,已开端先玩乐了起来,乃至于他们到的时候,场面非常热烈。
郑绥看到一旁的郭三娘应对自如,怕是昔日亦惯做了此事。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郑郭两家,到的郎君娘子,没有上百,少说也有七八十人,但一汇合后,很快,大家就找到了各自的熟悉的朋友,三五成堆,结伴而行,哪怕郑绥和郭家的小娘子不是很熟,她跟着四姐和五娘在一起,相伴随行的小娘子,也是昔日里和大房比较靠近的郭家二房嫡支的几位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