瑈璇摇点头,持续看题,心中打着腹稿,又在草稿纸上略略画了几笔,垂垂地心无旁骛。身边的锦衣卫也好内侍也好,另有别的考生和考官,便都不闻不见了。
三月月朔这天,瑈璇早夙起床,与甘棠相伴到了天子的行宫。气候还是很冷,幸亏瑈璇这时有了行李,厚厚地穿了一层又一层。甘棠望着,痴肥得倒有些趣怪。
瑈璇和甘棠都是一愣,对望一眼,仓猝出列,齐齐到了大殿中间,跪在了金銮座之前。
锦衣卫的最大头子为批示使,正三品。佐官有同知,佥事,镇抚,千户等;部下有将军,力士,校尉。锦衣卫下设主管文卷出入的经历司与职理狱讼的镇抚司。
此时北京被称为“行在”,即天子巡行之处。永乐大帝在此住的还是本来的燕王府。而六部分为两部分,中心应天府的还是运作,顺天府的设于永乐七年,称为“行在六部”。
夏原吉和一众翰林,分坐在考场火线,目无神采,一动不动。这一场殿试,天子是考官,这些人便只能称为阅卷官。
殿外靴声橐橐,透过尚未封闭的殿门,模糊看到远处一群内侍簇拥着两个高大魁伟的身影走过,一个明黄,一个杏黄。瑈璇揉揉眼睛,顷刻已经看不见了。不知如何,内心俄然有些不安。
********************
当然,另有神话普通的“连中三元”,即乡试中解元,会试是会元,殿试再中状元。这个不在知识范围以内,连我们的瑈璇也做不到啊。会试中了第七名,已经是相称了不起,瑈璇本身都有些难以置信。
最早的殿试,本是有黜落的。也就是说会试辛辛苦苦中了贡士,殿试时却进不了进士。落榜贡士的绝望失落可想而知,有他杀的有抗议的,这在宋朝,成为一个比较大的社会题目。
永乐帝抬抬手:“起来吧。”一边打量着这二人。
宋时有首闻名的《对劲诗》:“久旱逢甘霖,他乡见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落款时。”描述了人生四大对劲之时,传播至今。
“久旱逢甘霖,他乡见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落款时。”
殿试又称甲科,所发之榜称为“甲榜”。通过乡试的“乙榜”落第,又通过殿试的“甲榜”中了进士,就称为“两榜出身”。是当时儒士科举落第的极高名誉。
大明这之前的殿试,都是在应天府南京皇宫的奉天殿;这以后的殿试,是在顺天府北京皇宫的文华殿。只要这乙未科,是在永乐帝的行宫。但是虽是行宫,却一样防备森严,甘棠瑈璇颠末层层查问查抄,好轻易进了考场。瑈璇见门上挂的匾是“於穆堂”,猜想是本来燕王府的正厅。
“第一甲第二名,山东武城韩杺!” 也连唱三遍,引领甘棠在右边第一的位置跪下。
会试以后,便是三月月朔的殿试,也就是天子亲身考的廷试,也称御试或廷对。这是科举的最高一级测验,登科者称为进士。先有翰林等读卷官阅卷,制定名次,终究由天子讯断。天子讯断啊!
但是不知为何,感觉天子模糊有些神情萧索,莫非九五至尊,还心有不敷?
金銮座上的永乐帝,公然和设想的一样!不,比设想的还要好!魁伟奇伟,国字脸,浓眉虎目,浑身披发着霸气,弥漫着天子威仪。瑈璇远了望着,钦慕崇拜油但是生。
挥了挥大手,永乐帝本身还宫了。
约莫中午,瑈璇已经写完了文,又本身吟诵两遍,感觉没甚么要改的。腿脚有些麻痹,瑈璇悄悄动了动,却见四周静悄悄的,大师都还在埋头疾书。鼻血不争气地又流出来,瑈璇仓猝仰开端,几乎滴落在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