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端方,天子也传闻过,懿亲重臣病危,天子偶然亲身临视,这是饰终难遇的荣典,也就表示此人已经死定了。
乃该寺人安德海竟敢如此胆小妄为,各种犯警,实属罪有应得。经此次严惩后,各寺人自当益知儆惧,仍着总管外务府大臣,严饬总管寺人等,嗣后务将所管寺人,严加束缚,俾各勤慎当差。
前面叙明究竟颠末,前面申述态度:
天子既惊且诧:“出了甚么乱子?如何没有传闻?”
“每天逼,还是不肯勤奋,不逼可就更不得了。”
“两宫太后圣明!”李鸿藻答道:“皇上资质过人,却不宜束缚过火。臣等内心惭惶,莫可名状,唯有苦苦谏劝。幸亏天也凉了,目前书房是‘整功课’,臣等极力教诲。伏望两位皇太后,对皇上也别逼得太紧。”
为此,李鸿藻为天子授读“越有声色”,无法天子不是报以嘻笑,便是闹意气,令人无可措手。
“啊……”天子失声问道,“甚么病?这么短长!”
拿这些归咎于徒弟未曾经心教诲,犹有可说,说是《大学》都背不出来,不免离谱,令人不能甘服。
“朕得去看看。”天子随口一说。
看看不能拦着他不问,那尔苏便即答道:“荣寿公主额驸,病得起不了床了。”
如有不守本分,出外惹事者,除将本犯按例定罪外,定将该管寺人,一并惩办。并通谕直省各督抚,严饬所属,遇有寺人冒称奉差等事,不管已未犯法,当即锁拿,奏明惩办,毋稍宽纵。”
“今儿圣母皇太后大喜的日子。万岁爷就别问这档子事吧!”
高年大臣还无所谓,志端只要十八岁,他家还抱着万一的但愿,天子如果临视,不死也得惊吓死!
话虽如此,福晋、命妇,还是入宫拜寿,由升平署的寺人,服侍了一台戏,只少数近支懿亲,得以陪侍入坐。
他显得非常吃力地喊:“我有话说……。”
或许这就是慈禧太后的本心,但也是有隙可乘。如果天子婚后还不能亲政,言官必然会纠参徒弟,十年辛苦,倘或落如许一个结局,那但是太令人不甘心了。
特召见外务府大臣,责备他们对寺人束缚不严,说是要振饬纪纲,下一道明发上谕,申明朝廷的决计。
这就没法了!天子想到十八岁的荣寿公主,年青轻就要守寡,心如刀绞,不管如何也排解不开。(未完待续。)
“使不得,使不得!”寺人跪了下来,乱动摇手说道,“没有这个端方。万岁爷一去看了,就非死不成。”
照她的意义,仿佛垂帘训政,实在还要几年。
慈禧太后停了一下又说道:“你们总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看天子那样,几近连句整话都不会说。读了十年的书,四位徒弟教着,就学成这模样吗?”
慈禧太后痛心疾首地说道:“本年十六了!连《大学》都不能背。来岁大婚,接下来就该‘亲政’了,但是连个折子都念不竭句!一说上书房,见书就怕,摆布不过磨工夫!这模样下去,不是回事!总得想个别例才好。”
“如何?”天子悄悄问身边人,“大格格的半子,如何没有见?”
“按说,天子是六岁开蒙,到现在整整十年了。十六岁落第的都多得很,天子怕连‘进学’都不能够。”
“我朝家法相承,整饬宦寺,有犯必惩,法纪至严,每遇有在外招摇肇事者,无不立治其罪。
因为慈禧太后说过,天子连“大学之道,在明显德”都背不出来,李鸿藻感觉这话未免过分,天子讲奏折有囫囵吞枣的处所。
京中官员无不颂赞圣明,而事前晓得将有这回事产生的人,回想一下,亦无不因为有此美满结局而深感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