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玩指南 > 第3章 瓷器之鉴别

我的书架

瓷器之有足耳及其他易碰落之部分者,辨别时,务宜详察其接连处所,盍此等部分易落,多有补上,再以火烧成者。若用吹釉之法补上,其陈迹极不易见,只能够釉之新旧火光之强弱觇之也。

自康熙至乾隆,不管天青、天蓝,其釉皆厚而润,其间虽略有变迁,然大抵不异也。真者之釉,若将藕粉如蓝,如水冲熟,抹于器上者,此中虽有深浅之别,然丰润则一也。仿者之釉,混而粗,毫不似旧者之丰润,求如鱼脑之混融,更不能得矣。

粉彩之色分歧,因施彩之分歧也。康、雍之时,系将粉彩配成,然后施之器上,其色如将藕粉以内加以红色,以水冲熟,置于釉上者。然惟雍正之器,比康熙者之釉略混耳。至乾隆,其施彩之法,系先上一层白粉釉,再以粉红水滴于白釉之上,系费两次手续也。嘉道今后,系以笔沾红刷于白粉釉之上,故其色浅而发紫。至仿雍正者,虽做法不异,然质料之分歧,故其色发紫,或黑红,釉亦略混也。

改补之器,如能由表观上发觉其伪迹,固为上策,不然,由声音上亦可试别其捏造也。盖完整无疵之器,其音清脆悠长;改补者,沙沙而短。即新旧之器,亦可由声音别离也。旧器必清脆;新者糠散而久。于斯道者,闭目以听,便可得八分,决定不待斤斤把弄也。

雍正之瓜皮绿,色彩柔滑,好像春柳之叶,秋葱之心。至乾隆仍与雍正同,惟色稍深耳。釉皆津润亮光,开片亦细,纹理亦不发黑。仿造者率多粗而不润,绿近于黑,火光之亮独强。真鱼子黄之色,系干黄釉,皆津润开片,纹理亦不发黑。仿者色淡,而灰,或发绿,或发青,其亮亦系火光,非真亮光也。

有疵而无关紧急者,曰缩釉、曰短釉、曰粘釉、曰麻癞。缩釉者,谓入窑之际,火候骤紧,常常敛釉暴露胎骨也。短釉者,谓随便挂釉不到底足。此等蘸釉法,病不在匀,故易为短釉之弊,粘釉者,谓釉汁未干,两器相并而为一,劈之,使开,若粘片砾然。麻癞者,谓入窑时,粘有火炭,釉汁稍缩成堆垛形状,似麻癞也。此数者,皆宋元名器所常有,且因是而证作品之确者,故虽疵,而不得谓之疵也。

推荐阅读: 逆天神医妃:鬼王,缠上瘾!     太古神尊1     我在世界尽头等你     暗恋对象被盗号之后     羽翔幻舞     玄学神棍在九零     修罗狂婿1     Hello,男神大人     异界变身之噬灵蝶     你是我刻在心尖的爱     霸道鬼夫别缠我     这年头,精神病也能当院长了?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