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阶仿佛是听到了众官员的诉求,确切表示出令人奋发的东西。
徐阶的这一个行动,当即便博得了很多官员的死力拥戴。单此一点,便已经甩严嵩一条街,是一个有贤德的新首辅。
现在新相下台后,主动提出了广开言路,如许不但让到他们的奏疏能够直通皇上的案头,更有机遇获得皇上的重用。
固然徐阶跟严嵩都是靠撰写青词、迎圣意爬上去的佞臣,二人并没有甚么本质辨别。只是徐阶成为新首辅,不免给百官带来了一丝期许。
嘉靖固然内心极度讨厌那帮喜好没事谋事的言官,更腻烦那些动不动就生灵涂炭的言辞,只是面对这位新首辅的第一次正式奏请,他亦不好停止采纳。
当看到墙上挂着的那一个条幅之时,哪怕是刑部尚书蔡云程亦是悄悄地咽起了吐沫,这一名新任首辅当真跟严嵩是截然分歧啊!
哪怕徐阶不是他们心中抱负的贤相,那不管如何都要比专断专行、堵塞言路和蒙蔽圣听的严嵩要好吧?在严嵩在朝期间,他们百官连见一面皇上都难,更别说才调和德行被皇上所赏识了。
恰是严嵩堵塞了言路,蒙蔽了圣听,令到他们忠心之言、救国良方到不了皇上的案头上,导致他们的才调得不到发挥。
吏部尚书郭朴、工部尚书雷礼和兵部尚书杨博一起前来拜见新相徐阶,当看到上面的字幅后,亦是悄悄地瞠目结舌。
在徐阶的授意上,都察院和六科廊的言官将锋芒指向了刑部尚书蔡云程、大理寺卿万采、刑部侍郎鄢懋卿、大常少卿万虞龙、右通政胡汝霖、光禄少卿白启常、右副都御史兼漕运总督胡植,湖广巡抚张雨等人。
在严嵩当政期间,任何事情都是严嵩一言而决,两位阁老只能靠边站。对于这一点,客岁入阁的袁炜是深有体味。
如果说严嵩是凶神恶煞的门神,那他徐阶倒是一个循规蹈矩的门房,二者高低立见。
不但开了言路,还将权力下放,这是严嵩期间不敢设想之事。只是到了徐阶当政,统统都变了,闪现着欣欣茂发的乱世之象。
亦是如此,他给了一个正面的批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