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归吐槽,但是青词还是得写的。
“臣朱安然接旨。”
“肃卿兄。”
“臣高拱接旨。”
通过这条青词大道,走上青云路,走的越高,本身的能量也就越大。本身的能量越大,今后为大明百姓做的事也便能够更多,尽的力也便能够更大......
本日,除了大同、宣府两镇将官侵犯屯田之事,嘉靖帝还收到了大同、宣府两地呈上来的水灾、蝗灾折子......以天下百姓父母为己任的嘉靖帝深深的感遭到了大同、宣府等地的老百姓糊口之苦,因而便要停止这么一个天然斋为天下百姓,特别是大同、宣府两镇的百姓祈福。
朱安然进门后,一一与他们拱手见礼。
“籽实兄/李大人。”高拱和朱安然浅笑着见礼。
朱安然撸起袖子后,铺上宣纸,提笔蘸了墨汁,开端用心写起青词来了。
一进无逸殿,朱安然就听到了一阵“沙沙沙”的写字声,放眼望去,无逸殿上高低下都在筹办青词,一个个都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架式,提笔不辍,用心于青词创作。
“哦,袁大人,我刚在说,撸起袖子加油干。”
朱安然在内心,忍不住猖獗的吐槽嘉靖帝。
“呵呵,肃卿兄、子厚来了。”李春芳看到高拱和朱安然后,起家笑着打了一个号召。
“呵呵,撸起袖子加油干......说的好,还是年青人干劲实足啊。”李春芳笑着给朱安然点了一个赞,然后也效仿朱安然,将袖子也给撸了起来。
小张公公向裕王行了一礼,然后端方了身材,面向朱安然和高拱,缓缓的宣读了嘉靖帝的口谕,“常闻圣帝贤王在位,阴阳协和,风调雨顺,日月光彩,星宿定位,百姓安宁,益寿延年。本日朕恭承六合,位尊于公侯之上,明不能够烛照四海,德不敷以安宁兆民,水水灾害,比年不息,又有宣府、大同两镇将官侵犯屯田,导致百姓困苦,朕深感忸捏,是以停止天然斋为百姓祈福。现令景王府侍读学士钱东阳、侍讲学士徐溥;裕王府侍读学士高拱、侍讲学士朱安然;翰林院......等人马上入西苑无逸殿进献青词。”
这一次,嘉靖帝宣入无逸殿进献青词的人有十一名,裕王府有两个名额,景王府有两个名额,翰林院有四个名额,其他的三个名额都是礼部的。当然,写青词的主力还是无逸殿里的严嵩、徐阶等阁臣,朱安然他们都是偏师。
朱安然闻言,扭头看向袁炜,笑的一脸阳光光辉,说完后,还特地把袖子给撸了起来,一副要大干一场的架式。
朱安然落座后,扯了扯嘴角,微小无声的吐槽了一句。
嘉靖帝要在明日停止天然斋,为大同、宣府以及大明统统百姓祈福。
这袁炜还真是个谨慎眼......朱安然见状,嘴角不由弯起一抹弧度。
袁炜上前很热忱的与高拱打了一个号召,用心忽视了高拱一旁的朱安然。
朱安然到了裕王书房后,见到了裕王和先到一步的高拱,以及前来宣旨的小公公。
高拱面无神采的跪在地上接了圣旨。
中午过后,朱安然才用过午餐,就被裕王请到书房去了。在书房,朱安然见到了从西苑来的小公公,小公公是来传达了嘉靖帝的口谕,令朱安然、高拱前去西苑无逸殿誊写青词。
“咦,子厚你在嘟囔甚么?”袁炜眼尖,瞅见朱安然嘴角的弧度,不由扬声问道。
“那小的就宣旨了。”
朱安然接旨时则是一脸敬意,但是心内里却对嘉靖帝腹诽不已,有这停止天然斋的工夫和破钞,还不如研讨下惠民大政目标,或者给大同、宣府等地的百姓减轻些赋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