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易进军不得,欲杀李旻,却又怕完整的与袁氏翻脸,投鼠忌器之下,只得再次无法的罢兵。
然曹操行至荥阳汴水,与董卓大将徐荣比武。因为兵士数量差异,曹操大败,士卒死伤大半,本身也被董军流矢所伤,幸得堂弟曹洪所救,幸免于难。
曹操也写信私问韩易弘农王的下落,韩易表示一概不知。曹操无法,只得请韩易暂缓来酸枣会盟,等今后再说。
仲春,董卓提出迁都长安的打算,太尉黄琬、司徒杨彪因为反对而被夺职。董卓又借此殛毙周毖、伍琼以泄愤。
一国分红二主,此乃天下大乱的气象。并且自已也是武人的身份,如果成了董卓,只怕关东群雄又将锋芒全数对准了自已。汝南郡中又无险处可守,一旦被人针对了,就是想退都无处可退。以是韩易不肯行此拥立之事,任由弘农王拜别,只是了偿太后何贞的情分。
韩易因而派使前去颍川问李旻,是否需求援兵一事。不想李旻乃是袁氏故吏,与袁绍、袁术态度分歧,对韩易的援兵之语无动于衷。
陈谌乃是颍川四长之一陈寔的次子,陈寔自党锢之祸后,便实居乡里,平心率物,德冠当时,为远近之宗师。与其子纪、谌名重于世,父子三人时号“三君“。陈寔虽丧,但宗子陈纪已被征召入京任侍中,而陈谌陈季芳本人,此时也是天下的名流。
董卓担忧扼守长安的京兆尹盖勋与左将军皇甫嵩呼应关东的反董联军,故将二人征入雒阳城。皇甫嵩到任后,董卓因为旧怨,便教唆别人谗谄其入狱,欲致其于死地。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与董卓干系不错,因而亲身求见董卓,替父讨情,董卓这才承诺开释皇甫嵩。
众名流大失所望以后,便纷繁告别拜别了。任凭韩易如何礼敬,多数不该召。只要应玚、瘐乘、陈化、李术、唐光、张熹、谢奂等数人留了下来。
但是关东联军坐视不管,每日里只是置酒高会。先有曹操以为董卓燃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惊,应趁机与之决斗。诸侯不睬,遂单独引军西进。并传信韩易,请从大谷、伊阙打击。韩易当即大起马步军三万,进入颍川郡中。
反董权势的酸枣联军与河内联军权势极大,董卓颇感威胁。加上西河之事败,董卓更加的惊骇,仓猝令胡轸临时退兵。又恐韩易令汪洋率南匈奴兵南下河东,或从上郡截断董卓部西凉羌兵的后路,因而起意迁都一事。
韩易摇点头,自已所要的是天下安然,寒士百姓也有出头之日,对于谁报酬帝并无要求。弘农王与汉帝刘协兄弟情深,他自已不肯为帝,自已又如何能够逼迫?真逼迫了,那自已又与董卓何异?
曹操愤恚不止,只得前去汝南郡与韩易商讨。韩易也被袁氏的所为弄得火大不止,决定夏收以后,将尽出汝南兵讨伐董卓。不管那个拦路,一并杀之。曹操大喜,引部前去扬州丹阳郡,欲召万余丹阳精卒,与韩易同讨董卓。
乐彭不擅扯谎,只是低头不语。只见艾科张口说道:“仲黄老先生所言,科也曾听闻过。只是这两月来,科也曾派人四下寻觅过,只是……汝南郡内决计没有弘农王的踪迹。弘农王即便顺利的逃出了雒阳城,此时也决计不在汝南郡中。”
回至酸枣,曹操建议诸军各据要地,再分兵西入武关,围困董卓,关东诸侯仍然不肯从。关东诸军名为讨董卓,实际上各自心胸鬼胎,意在乘机生长本身的权势。
身处于酸枣的渤海太守袁绍,正在大会先至的诸侯。听闻汝阳的家人传说弘农王在汝南之事。当即派使令韩易将弘农王送往酸枣,接管世人的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