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楼春 > 第三十七章 惊雷!

我的书架

贾蔷闻言,踌躇了下,还是道:“上皇,草民虽无入仕之意,却有考取功名之心。别的,草民也有些许陶朱之能,可与人共享好处,结识些权贵。不求仗势欺人,只要莫让人等闲欺负了去就好。草民觉得,现在到底承平乱世,等闲也不会有人随便欺负草民吧?”

如此,岂不就形成银贵钱贱的局面?

“五年未出九华深宫的太上皇,本日竟然出宫了!”

太上皇听闻此言,终究忍不住笑出声来,看着贾蔷那张年青的过分的脸,点头道:“聪明的确是拔尖儿的聪明,只是到底少了经历,不知民气险恶。不过,朕喜好你。因为你有自知之明,晓得不能在朕跟前矫饰,你说了实话。这一点,很少有人能做到……”

世上哪有如许的事理?

难怪古往今来多少人杰,都会留下“伴君如伴虎”之言。

太上皇挑起眉尖,看着贾蔷调侃道:“你倒是有白衣傲贵爵之心……”本想做个甚么决定,不过踌躇了下,昂首考虑了稍许后,又问道:“朕倒是猎奇,你不肯跪人,可你连一个贾珍都扛不住。那今后再有权贵欺负到你头上,你又该如何自处?”

为人低调,务实。

只是,一心追求的人太上皇不会喜好,可有才气之人,却不肯为天家卖力,他也不会喜好。

趁蝗灾兼并地盘不说,倒卖救灾物质不说,堂堂国之大臣,朝廷命官,竟然高低勾搭,沆瀣一气,倒卖人丁,下作之极……

贾蔷却正色道:“上皇,草民虽年不高,但也读过些史乘,草民记得景初八年起,银钱兑比是一两比一千钱。但是到了景初二十八年,银钱兑比就变成了一两比一千五百钱,成了银贵钱贱的局面。平常百姓的糊口出产买卖,是用不到银子的,用的都是铜钱,唯有征税入官之时,才会用到银子。以是每到征税入官之际,百姓要将手中的铜钱,兑成了银子才气征税。

景初三十年,现在朝廷上的统统重臣皆为景初旧臣,枝叶缠蔓,干系极深。

秋风吹拂,铜铃作响,回荡在殿内,恍若梵音阵阵。

……

只是不知,先前太上皇答允之事,到底算不算数?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俄然传出一个令很多景初旧臣冲动的动静来:

PS:感激书友逸馫、嗨h、就看看zz、文明恶棍i、楠愉等书友的打赏!

有两位辅政军机实在熬不住了,目炫耳聋,难以支撑,这才致仕退去。

朝堂之上,一应军霸术国大臣始终稳定动,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是景初大臣却非常安稳的始终耸峙不倒。

隆安帝为太上皇第三子,非嫡非长,潜邸时,论阵容远不及其他几位亲王高。

再用铜钱去采办苍内行中的粮米,以大宗货色入官仓,又可兑出银子来,凭白又可赚一倍的利。

又因其从不结党,也不勾连大臣,特别是对任何军机大臣都保持必然间隔,以是让很多人都觉得,廉亲王毫无介入之野心,将来必会成为一世贤王,和大宝无缘。

若富户们都像上皇那样,将银子花出去,而不是烧成冬瓜埋在土里,那么市道上畅通的银子就不会减少,就不会形成银贵钱贱的征象,百姓就不会吃如此大亏!

另有,最后太上皇身边的年青人,目光怜悯怜悯的看了他一眼,又为哪般?

刚过完万寿节的隆安帝,正在养心殿西暖阁勤政亲贤殿内修改奏折。

隆安帝也是赐以了厚恩重礼,风景致仕。

这个说法,又出乎了太上皇与其他二人的预感。

隆安五年大案,真要连累下去,幸免者寥寥无几。

却不想,太上皇在御极三十年时,恰好就将大位传给了廉亲王李哲,便是今上隆安帝。

推荐阅读: 宅在北宋     重生投资之王     夜少的心尖宝贝     女神的贴身仙王     都市之万界帝尊     逆流重生1996     诛天邪帝     农门小辣妹     指点诸天     时空古董商     妙味娘子     婚途欲醉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