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砚台就仿佛一块四四方方砖上被一向禽兽踩了一脚一样,有一个大的呈椭圆的磨盘,然后中间有三个小的有深度的小坑,看上去和后代传播的萌狗爪印差未几。林流细心的瞧了瞧,这块不起眼的砚台竟然还是端砚,实在是有些出乎林流的预感,因为端砚以石质坚固、光滑、细致、柔滑而驰名于世,普通大师瞥见的端砚中间都会雕镂东西,或是亭台楼阁,或是花花草草,再差也得刻上几笔祥纹才对,如此朴实的端砚林流还是第一次见。
实在想答题也答不了,因为县官大人发的考卷实在压根就不是考卷,上面一个字都没有,这实在只是答题纸和草稿纸,林流将答题纸收好放在一旁,然后将草稿纸铺在桌子上,用镇纸压住。这发放“考卷”一时半会儿是发放不完的,闲着没事林流就开端磨墨,他实在是有想过直接带墨水来的,不过介于现在大师都带砚台和墨块,他还是被标新创新,老诚恳实的磨墨。
平时林流在家固然不会每天每次都非常豪侈的用甚么四大名砚,不过也是上好的,是以这还是他穿超出来后第一次见到如此朴实的砚台。
这考题不难但也不简朴,考题一出很多人都思考起来。
舀了一点净水在砚台上,林流左手拿起墨锭开端磨墨,等磨了一会儿林流就发明了这块砚台的构造,本来等他磨得差未几的时候磨好的墨汁就开端往此中一个小坑流去,直到装有八分满后又开端往别的一个小坑流,三个小坑都装有八分满后就停了。
说不难,那是因为正场是县试的第一次登科较宽,笔墨通畅者便可登科,正场登科的人准予府考,以下各场是否插手,由考生本身决定。并且考题是四书文二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这题目、诗、文写法皆有必然格局,全卷不很多于七百字。
就像后代写作文,甚么开篇点题、中间点题、末端点题就不怕偏题,另有甚么开起首上一个排比句加强气势,甚么首尾照应等等一样,写这些东西都是有套路的,只要不偏题,不写反皇上的内容,说话通趁便可过关,还算轻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