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那二人不是旁人,先前所看之卷恰是薛蜨的,而后那篇却出于瑧玉之手。他二人本有此能,不肯教人说秉公舞弊,乃下意改换笔迹,故鹏海也未曾看出。现在鹏海见了,乃对几人道:“不瞒各位,此二子虽是我弟子,却因年纪尚幼,并未曾多教诲甚么。他二人又下意将笔迹窜改了,故现在方知得。”世人皆知他平日刚正,闻言皆称是,又有人笑道:“当真‘雏凤清于老凤声’了。闻说此二子皆未至弱冠年纪,是这一场中年事最小的;却写出这般斑斓文章来,教别人愧死。”读卷官中也有不晓得的,闻言更甚为惊奇,又看了他二人籍贯,乃笑道:“本来这林瑧玉是林大人的公子。林大人当日便是探花郎,公然父子一脉,皆是高才之人。”如是又议过一阵,及至明日,便将这十篇一并呈将上去。
及至上殿,几人伸谢过了,皇上便命赐座,一一问其三代乡贯年甲等事。及至瑧玉上来,今上对他本留了心,当日只看了一眼,未及看清,现在细细打量,乃恍然大悟,暗道:“我只疑当日见他眼熟,本日方看清楚了,可不生得像宛宛么!”因又想道:“他父亲原是同冯家有亲,或者是以类似,也未可知。”是以愈看愈是喜好,乃温声道:“你父亲便是林爱卿么?果然家学渊源,只可惜林爱卿当是便是探花郎,你取不得状元。”
【第四十三回】试策问兄弟双进士·知家学父子两探花
本来圣上所道之宛宛,便是皇后小字。其父行伍出身,先上皇曾赐一宝剑,名曰“宛冯”,是以取了这个名字。其自幼与皇上了解,先皇亲定的婚事,结婚以后也甚是鱼水相得,所出之子方至三岁,便封太子。只是今后出了太子谋逆一事,正值南越国来犯,又见三皇子将证据呈来,其言之凿凿,由不得人不信;即便如此,皇上也未曾立时命令诛杀,只令将其擒下,听候发落。谁知不几日,乃闻得太子事败他杀,皇后焚宫,乃怔了半晌,令人将皇后以礼殡葬,幼年而夭的小皇子追封亲王,待冯家也只如畴前普通,并未降罪。朝中有人参冯家同太子一道谋反,也因未得实证搁置一旁,况冯朝宗平南越之乱有功,故将此事只不提起,而后待冯家还是如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