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下,大战后的赣县城池非常温馨,城头上高高飘荡的红色战旗在金色阳光的晖映下,格外显眼。
王钧点点头,望向逐步西移的炽热太阳,略微考虑,客气地对张允瑞说道:“张科长,请代我向善待我军弟兄的郑毅将军称谢,我同意他的定见,一个小时后我会到达阵阵地火线,与他相见。”
十余面彼苍白日满地红战旗插在两道战壕之间,统统官兵手上都肮脏不堪,汗水流淌的脸上尽是严峻之色。
“据我所知,郑毅此人还是很取信誉的,我们不能让他看低了。”
方才换上一身洁净戎服的第全军军长王钧惊诧不已。
紧接着,一阵短促的马蹄声响起,两名戎服笔挺的赤军批示官举着红十字旗,由东向西快速奔驰,数分钟后到达滇军阵地火线。
李世龙上前接过信函,翻转后背看了看,送到了王均面前。
“回函我就不写了,你归去吧!”
王钧缓缓收回锋利的目光,取出牛皮信封中的一纸信函,细细浏览,随后向一旁的李世龙低声问道:“抓到多少共(gongjun)军俘虏?”
李世龙本来还想吼几句提气的话,可看到对方不卑不亢的模样,本方被俘和战死的弟兄远远多于对方,只好绷着个脸,举手回礼:“存候心,我滇军将士向来信守信誉!不知郑毅将军是否践约前来相见?”
王钧听了大为惊诧,与李世龙面面相觑,好一会儿才客气地称谢:“我代表麾下弟兄感谢贵军的虐待!”
PS:第一更到!小火求订阅和月票鼓励!(未完待续。)
王钧深思半晌,当即放动手中的茶杯:“你这话倒是引发我的兴趣了,走,我倒要看看是个甚么人物。”
堵在张允瑞前面的两名尉官,向王钧、曾万钟和李世龙“啪”地一声敬了个礼,自发地移到两旁,笔挺站立。
……
一声悠长的号角声在东南风的吹送下幽幽传来。
“为了表示诚意,互换两边死伤将士以后,我军将会撤离赣县,退至三江口一线。”
*********
前来禀报的李世龙重重点头:“来人自称是赤军前敌批示部谍报科长,名叫张允瑞,带来了郑毅写给军座的信,但他对峙要亲手交给军座。”
李世龙说完,瞥了一眼王钧手里的信函,猜到赤军方面很能够是要与本身军队互换俘虏了。
……
王钧冷冷地看到张允瑞,一动不动。
“谈判信函?”
王钧摇了摇马鞭:“在疆场上,谁都可觉得了胜利不择手腕,但现在是寝兵期间,两军互换俘虏,收敛战死将士尸体,谁敢不会发挥诡诈手腕,不然必定会申明俱损,万夫所指!”
顿时的年青军官缓缓减速,向策马迎上前来的第七师师长李世龙敬了个军礼:“我军正在将贵军官兵的尸身和五百六十七名俘虏送过来,请贵军做好领受筹办,并将我军捐躯将士的尸体和被俘将士尽快送到阵前,结束!”
郑毅看到王钧久久没有回应,与韩守仁相视一眼,再次转向王钧,客气地说道:
“甚么?指名道姓要见我?”
“二十七个,其他五十余人全都是尸身,还在东岸的阻击阵地火线,弟兄们没有工夫收敛。”
二十四岁的张允瑞是南昌人,毕业于赣省省立师范大学,个子不高,边幅也不威武,一身灰布戎服穿在他身上,却闪现出安闲高雅的气质,与其说是甲士,倒不如说更像个教书先生。
张允瑞再次敬了个礼,跟从两名尉官和四名卫兵走向船埠,登上交通船度过东岸,这才悄悄呼出口浊气,感受王钧刚才的反应和答复,与临行前师长郑毅交代的一模一样,心中对于郑毅的精准判定佩服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