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祖母说过,女人家也要读书明理,晓得圣贤之道,如许,今后掌家理事,教养后代,才气做得贤妻良母。”
李小暖端方的坐在椅子上,用手掌在书籍上和顺的抚了几下,才渐渐翻开来,书是抄本,一色工致的蝇头小楷,映在质地硬密的金粟纸上,墨字黄纸,泛着浓浓的高古之气,李小暖只感觉鼻头酸酸的,总算又能摸到书了。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就背到这里,再背千字文。”
古萧背完了书,王夫子一字一句的讲授了,又带着他把前面二十句念了几遍,从桌子上取了张法帖递畴昔,叮咛他影本。
“小暖mm,读书很苦的,你不要怕,你如果不懂,就来问我,我会好好教你的。”
“少爷就是懂事,这么小年纪就晓得敬老爱幼呢。”
一幢楼的书!李小暖眼睛亮了起来,古萧五岁发蒙,到现在,才读到第七本书,除了3、百、千,现在的<幼学琼林>,另有哪三本?唉,不过乎声律、龙文、千家诗之类,如果如许的进度,跟着他读到经史,很多少年?!
李小暖往冬末身边蹭了蹭,仰着头,笑盈盈的问道:
“背书要流利,流利!你这可有半分流利?!去,再读几遍!”
李小暖心念思转间,古萧牵着她的手,已经到了王夫子屋子门口。
“落叶飘摇,游昆……”
冬末和魏嬷嬷服侍着李小暖洗漱洁净,散了头发,换了短衣裤,李小暖笑盈盈的盘膝坐在床上,凑着灯光,翻看着三字经。
“璇玑悬斡。”
古萧仓猝点着头站起来,背动手,有些磕磕巴巴的背起书来,李小暖心底微微放松了些,歪着头,满眼笑意的看着古萧,细心的听他背着书:
敞亮的小厅里已经放好了一大两小三张桌子,古萧牵着李小暖进了屋,走了两步,才放开李小暖,两人站在屋子中间,施礼请了安,李小暖昂首打量着王夫子,约莫四十岁年纪,高而瘦,紧绷着脸,象一块嶙峋的山石般,极度方的坐在上首椅子上,眼神里带着满满的不悦和不屑,瞥了眼李小暖,挥挥手,表示两人坐到坐位上去。
李小暖松开书,笑盈盈的看着冬末说道:
王夫子绷着脸,转头看着李小暖叮咛道:
李小暖流利的背了起来,王夫子听了几句,打断了李小暖,
写了大半个时候的字,两人辞了王夫子出来,出了门,古萧伸手握了李小暖的手,边往楼梯下走,边慎重的交代道:
冬末高傲的说道,
李小暖浅笑着,点了点头,又摇了点头,恭敬的回道:
“头十行看好了?可有不熟谙的字?”
李小暖心底微微松驰下来,羞怯的笑着,任古萧牵动手往楼上走去。
魏嬷嬷满眼高傲,陪着笑容,恭敬的接过书籍,谨慎的放到了李小暖桌子上,垂手退到了中间。
李小暖将书递给冬末,冬末收好书,魏嬷嬷给李小暖掖了掖被子,垂怜的理好李小暖散在枕边的头发,冬末吹熄了灯,和魏嬷嬷睡下了。
“明天的书,可都背出来了?背!”
古萧严峻得声音微微有些颤抖的辩白道,王夫子神采阴沉下来,重重的“哼”了一声,盯着古萧,冷冷的问道:
王夫子不再理睬李小暖,起家走到古萧身边,当真而抉剔的指导着他的一笔一划。
李小暖爬到椅子上,端端方正的坐好,有些镇静的垂眼打量着桌子上安排整齐的笔墨纸砚。
“已经念过千字文和百家姓。”
李小暖垂着视线,恭敬的起家承诺着,端方的坐好,提起笔,笨笨拙拙的开端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