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伯曰:此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疟。
帝曰:夫经言不足者泻之,不敷者补之。今热为不足,寒为不敷。夫疟者之寒,汤火不能温也,及其热,冰水不能寒也。此皆不足不敷之类。当此之时,良工不能止,必须其自衰乃刺之,其故何也?愿闻其说。
岐伯曰:邪气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作也晏,此先客于脊背也。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腠理开则邪气入;邪气入则病作,以这天作稍益晏也。其出于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五日下至骶骨;二十六日入于脊内,注于伏膂之脉;其气上行,九日出于缺盆当中,其气日高,故作日趋早也。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募原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也。
岐伯曰:疟之且发也,阴阳之且移也,必从四末始也。阳已伤,阴从之,故先当时坚束其处,令邪气不得入,阴气不得出,审候见之,在孙络盛坚而血者,皆取之,此真往而未得并者也。
帝曰:善。其作日晏与其日早者,何气使然?
岐伯曰: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过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舍间于皮肤以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气内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脱肉,故命曰瘅疟。
岐伯曰:温疟者,得之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髓当中,至春则阳气大发,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脑髓烁,肌肉消,腠理宣泄,或有所用力,邪气与汗皆出。此病藏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也。如是者,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矣,衰则气复反入,入则阳虚,阳虚则寒矣。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
帝曰:疟先寒而后热者,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