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清源和孟老夫人筹议了孟诚言的生辰宴,决定叫上东府的孟诚语一家,摆两席酒,算是个小小的家宴吧。
都城的买卖,余恒留下了两名掌柜由福伯调遣,孟清源和福伯筹议后,又将红石从内院中调出来,先做了铺子中的小管事,跟着这两名掌柜学习经商之道。红锦听了,不免有些担忧红石春秋小,可否胜任。
“北国驿里逢秋风,独卧灯前影伴身,抬头遥看月华华,青鸟殷勤传思念。”
然好景不长,这两家岂愿甘居人臣,趁前朝内哄之时,乘机出兵,并占据了前朝大片地盘。
追溯北胡、南诏二者王庭汗青,也曾一度藩属于前朝。前朝施其以怀柔,册封其主,不干其政,其二王庭则按期派使节进京朝贡,与朝廷敦睦共处。
孟老夫人骇怪的看着孟清源,孟清源握住祖母的手:“祖母,别在用他们的错来折磨您本身了,这个家,父亲,我,另有两个mm和弟弟,都需求您呢。”
孟清源喂完药,用巾帕擦了擦孟老夫人的嘴角,又从丫环手里接过茶杯,奉侍着孟老夫人漱过嘴,才轻声道:“祖母,我明天在西门瞥见宁姨娘的囚车了。”
孟清源滑头一笑:“就晓得娘舅和福伯都疼我。”
孟清源想了想,让花匠拿了两个青花的花盆,埋上土,将那些颀长的小种子流传了出来,再覆土浇水,将两个花盆摆在了卧房窗棂下阳光最充沛的处所。
孟老夫人看着孙女握着本身的双手,那双手充满了力量和暖和,孟老夫人哽咽的点点头:“好!统统都听清儿的。”
暮秋的夜晚微凉,入夜后孟清源展转反侧,不管如何也睡不着了,她已经五天没有收到周景琛的来信了。
孟清源明白孟老夫人的设法,有李嬷嬷提点着孟云音,她也能从宁姨娘的事中尽快的想明白。
孟老夫人这几天身子一向不是很利落,管家的事就落在了孟清泉源上。再过两天就是父亲孟诚言的生辰了,本年这类景象,该如何过,她还得和孟老夫人筹议筹议。
孟清源从床头柜里拿出一个鎏金的黑匣子,内里放的都是周景琛的的来信,遵循时候挨次从上到下整齐的码好。周景琛走了半个多月了,信来的甚是频繁,匣子内里已经有了十封信了。每一封信或是像如许深沉地写上一首诗,或是给她描述一段沿途的风土情面。
孟清源让红锦在把花盆移到卧房前面的山墙边,搭上架子,让那细嫩的藤蔓爬满了整面墙,开出的花儿竟是并蒂的两朵,火红的色彩,一串一串的,如红色的珠帘吊挂在墙上,院子里的丫环们都围着瞧・,感觉非常的标致,她们还给这花起名叫“并蒂红”。
忙完孟诚言的生辰宴,孟清源又送走了去东南贺州替她查账的余恒余大掌柜,孟清源在余恒解缆之前,又和他详细的定下了去东南本地经商的事件。
那花儿固然已经被压扁晒干,但是还是香气袭人,孟清源悄悄闻了闻有股甜香的味道。
孟清源想了想,让红锦叫来府中的花匠,让他看看这是甚么花种,如何莳植。花匠细心的瞧了,摇了点头,他也不熟谙,不过如果是北方的花,应当是耐寒、喜阳的。
孟清源听着红锦和几个丫环叽叽喳喳的议论后天北胡使团进京的事情,说官府让净水扫街,店铺那天不准关门,家家户户都要挂上红灯笼,必让北胡人臣服于我大周的富庶和繁华。
上面另有一行小字‘昨夜思念清儿展转难眠而作’。孟清源倒在床上,举着信纸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着,看完后不由得咬了咬,又用苗条的手指一个个形貌信上的字,想着周景琛写信时的模样,坐了起来,翻开了阿谁小纸包,内里是一些细碎的小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