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是这么说,可豪杰们劫了官府,到头来官府还不是从平头百姓身上收刮返来。”
这几天朱明从赵府祥伯那边也体味了一些环境,晓得青州新来的知府是出身王谢的曾孝蕴。
即便朱明听了他这话也不由诧异,举目看去,想看他能说出本身的甚么弊端。
宿世的小说都有说茶铺,酒楼,倡寮这些处所是动静最通达的处所。扈三娘就在身边,青楼瓦肆朱明是故意没胆不敢去的,只好去茶铺,酒楼了。
“传闻是梁山泊来的豪杰。”
“谁说不是呢?不过照俺说咱也不消怕,那小霸王也是咱青州人,前次打城子的时候也没有祸害城中的百姓。”
“老弟你是晓得的,俺兄弟在王统制跟前服侍有些日子了。昨儿个俺那兄弟回家给俺透了个底儿。前些天梁山上的大王小霸王朱明领着一干豪杰破了凌州城,把那偌大个凌州府抢了个精光。俺那兄弟跟在王统制得了本州曾相公的令,本是要去凌州救济。不想半道上得了动静,那小霸王朱明破了凌州还不罢休,有领着人马来咱青州了。曾相公担忧城池被破,只得召回本州军马。内里闹得那些豪杰,传闻就是朱大王的前哨人马。”
“啊呀,本来如此,难怪这些天城中都在传小霸王进城了。你说俺们青州咋就这么遭罪呢?前些年收刮相公慕容知府在的时候,整的民怨四起,先有二龙山,桃花山,清风山,厥后又加了个白虎山,闹得不成开交,好不轻易送走了收刮相公,各路豪杰也都随那郓城宋江去了梁山,朝廷还派来个爱民的好官曾相公。俺们好日子没过几天,如何那梁山上的豪杰又来打俺们的主张。唉!”
那李兄说到“梁山豪杰”时不由自主的抬高了声音,又转头在两边看了几下见没有人重视才有又神奥秘秘的凑到同桌人的跟前。
大宋官府是如何一回事,牛皋等人都是心知肚明,一清二楚的。他们晓得只要他们在城外闹出动静,官府必定会派官军捕剿。当时官军见他们人少,必定紧追不舍,城中的兵丁一少,朱明佳耦便可找到疏漏之处出得青州城来。但是不想那青州心来的知府曾孝蕴胸怀志向,有所作为的官员,更是在江南为官时多曾抵抗剿除盗匪,对剿匪安民非常有一套,更不就不被骗。固然也派了官军出城抵敌,可城中半分不见松弛。不但如此,曾孝蕴还一眼看出了牛皋等人的目标,心中笃定贼首朱明公然藏身城中,做出一番内松外紧的姿势,并不在城中大肆搜捕免得城中百姓不稳而只是加强城门处的鉴戒,如许一来就将朱明困在了城内。
一旁,朱明听二人说道城外有梁山的人与官军做对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暗叫一声“不妙。”
昂首看了看天气,见时候还早,朱明不想就这么归去,抬腿进了街边的一间间茶铺。
“唉。”朱明暗叹一声,却闻声中间那桌上的李兄也感喟道:“那朱明身具霸王之勇,又颇怀仁义,当是条豪杰,只是有个弊端,不知能不能改改。”
现在能在城外反叛的多数就是牛皋等人。想来是牛皋等人在城外就等不见朱明佳耦出城,又刺探到官府抓紧防备,恐朱明佳耦陷在城中,故在城外闹出动静好让朱明佳耦乘机脱身。他们这一番筹算本来是好的。因为大宋朝这会的官儿对待盗匪根基上都是先派些军卒去剿除,如果胜利那便好。大笔一挥,某年某日知某州出兵剿贼,斩首多少,获兵甲赋税多少,奏章写成往东京一递。赵官家看了立时便龙颜大悦,免不了就有很多人加官进爵。要晓得在文风鼎盛,武事废弛,边关多败少胜的大宋朝,能剿除一股贼人那便是了不得的功绩。如果出师倒霉也不打紧,到时只要紧闭城门,保住城池不失,等过后也可向朝廷禀告,某日贼寇来反,某某亲临城上率满城士绅戮力杀贼。贼不得进,遂退。某某鉴于賊势好大,城中兵力空虚,有力进兵剿贼,恳请朝廷集结并将扫平贼寇。如此一来,只要不丢了城池,官儿们多数不会遭到奖惩。至于城外的乡民嘛!官府不是如许尔等结社自保了吗,如果还抵挡不住,本官也就无能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