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承启持续说道:“税制鼎新,乃是国之重事,须谨慎考虑。朕有一个设法,就在都城当中,设立特区如何样?”
陆承启还嫌不敷,直接把这一规定写进了大顺律内里,然后就坐等收钱了。商税的征收是一月一收,比农税快多了。毕竟商税繁多,若一年一收,说不定会给一些人钻了空子。
徐崇光等十二个大臣都应了下来,林镇中方才上任,天然要烧起那三把火,也应了下来。如果换了其他大臣,说不定会极力反对。他们家内里也是有商店的,如果交税,岂不是要了老命吗?但这内阁大臣是陆承启自处所汲引上来的,并没有甚么家业,才憋了一股劲要不负天子所托。等过了一段时候,陆承启不敢包管他们还能这般纯粹无瑕,才迫不及待宣布税制鼎新的打算。其次,陆承启心中不止经济特区这个打算,他另有下一步,那就是教诲的鼎新。
徐崇光说道:“此举可行。”他都这么说了,天然没人再反对了。陆承启实在还是很担忧的,毕竟他所做的事是对准封建地主阶层而去的。税制鼎新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崩溃地主阶层和小农经济,开释地盘了。他不敢这么说,毕竟这个朝代,还是封建社会,基于地盘的小农经济。这个阶层的力量实在是太大了,大到陆承启都不敢稍稍暴露内心的设法,只能渐渐的,一步步的蚕食它的根底,终究完整颠覆它。
一时候,陆承启的思路飘得很远,很远……
林镇中乃是新任户部尚书,赶紧问道:“敢问陛下,特区是何种事物?”
教诲鼎新完了以后,就是军事鼎新。陆承启临时没想到一个好的鼎新计划,但武备败坏已是不争是究竟,军中贪腐毫不比当官的少。只不过陆承启整风过后,有所收敛罢了。监察司再短长,也不敢等闲触及军队,万一引发叛变,那就适得其反了。
说实话,大顺朝的农税实在太重了,十成内里抽去了三成之多,而这还没有包含一些耕户上交给地主的佃租。陆承启看过监察司的密奏,松江府一带的耕户,一年收成,需求交出六成之多,到手里的不过四成。一亩地内里的粮食撑死了不过两百斤,一下子交出一百二十斤,剩下八十斤也仅仅能让一个三口之家吃四个月罢了,这还是极度节流的环境下。至于鸡鸭鱼肉,那是梦中才会有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