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清心知戏肉来了,眸底腐败,哪有半点真正醉意——开打趣,当代的白干儿都等闲放不倒他,更何况是一些个纯度颇低的酒水——不慌不忙地放下酒樽:“元直但问无妨。”
可他却半点不思疑崔钧的话,一来对方身为堂堂太守,欺他又有何意?二来对崔州平和徐庶这两个名字,他是半点不陌生,乃至称得上如雷贯耳。
崔钧不自发地模糊方向了前者。
“竟然如此。”崔钧深感遗憾地顿了顿,知触及到吕布军中事件,交浅言深乃君子之交的大忌,不好细问,只怜悯道:“难怪钧见重光衣裳有损,莫非是赶上境外流窜的强盗了?”
听燕清客气隧道歉后,那人方觉本身冒昧,惭愧万分地表白了他和朋友的身份:“鄙人姓崔,名钧,字州平,涿郡安平人也,今拜西河太守之位。此乃钧之至好老友,徐福徐元直也。”
诸葛亮那头临时非论,来日方长,重点是徐庶本身也是不成多得的高贤,对看上眼的主公忠心耿耿,一旦对了他脾气,下了决计尽忠,就是妥妥的一辈子的事情,哪怕旁人对他再好也打动不了他,实足的脾气中人,连求才若渴的曹操费经心机捉来他的母亲做威胁,落到最后也只灰头土脸得了个安排,不得不认栽。
厥后那身怀经天纬地之才的卧龙诸葛亮,在最后大多数人都对自比管仲的他不屑一顾时,唯有面前这两人坚信他胸怀奇才大略,对他多有推许,究竟也证明他们慧眼独具。
见燕清先是猜疑不解,旋即面露了悟,最后和睦地微微一笑时,崔钧也松了口气,执礼道:“自长安于吕将军府上一见,钧便甚念先生风采,后又闻先生之霸术百出与忠肝义胆传遍天下、广为人知,更令钧叹为观止,心神驰矣。本日有幸,竟在此再逢先生,一时喜出过望,失了礼数,还望先生莫指责这个。”
并非是真听信了他对吕布不留余地的保护,反倒对淡泊名利、为人谦逊毫不居功,对本相亦直言相告的他好感更盛了。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实为清所奉养之主吕布忠心护驾,清仅仅尽了份不敷挂齿的职责罢了,又怎当得起这等盛誉?”燕清言辞诚心,一点不将功绩往身上揽,撇得一干二净的同时努力洗白吕布:“清甚愧哉!还请州平与元直莫要再提,唤清表字重光便可。”
略微夸大点说,只要他情愿,对各位名流名将的脾气都了若指掌的他完整能做到让每小我都与他相谈甚欢,有相见恨晚之感。
究竟是那些传言在决襟曲解究竟,还是有大功于陛下、惊才绝艳、风采翩翩的燕清在信口开河呢?
董卓死前,来吕布府上拜见求见之人多如过江之鲫,既有籍籍知名来碰运气的,也有职位显赫者请吕布这位董卓前的大红人周旋一二的,燕清是真不记得有没见过崔钧了。
徐庶也连声喝采,与他友情至厚的崔钧都不由得笑骂他一句:“昔日吾邀元直十次,也不见得见一次影儿,这回却不请自来!”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徐元直,颍川长社人士,原名徐福。
“未能亲眼目睹将军为民除害的英姿,亦为大憾也。”徐庶与崔钧同感扼腕,与燕清推杯换盏一通,徐庶忽问:“福有一问,不知重光可愿解答。”
燕贫寒笑:“清不慎深切敌后,幸运有几分自保之力,搏其轻敌之心自虎口出险,下回就不见得有这运气了。”
与他极佩服的燕清口中所言那胸有忧国忧民之心,身怀英奇之略的英伟认知相去甚远。
“将军爱民如子当然值得称道,可先生之虑亦非多余,据福所观,疑此地官匪有勾搭合污之相,是当慎重行事,临时避嫌。”连他都如此,徐庶更是听得连连点头,可惜地提出了中肯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