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先突破了沉寂的氛围,“杨首辅,此事您如何看?”
“殿下为监国,自有监察百官之效,岂轮获得老夫指导。”
“一帮牲口,待本官出去,定要砍下你们的脑袋!”
“殿下,不是臣干的!是……”
太极殿静得可骇。
赵公公悚然道:“殿下筹算借刀杀人!”
杨畅怀一脚将他踹翻在地,勒令禁军将人拿住,送去刑部候审。
天子毕竟是天子,满朝公卿那点小九九底子瞒不过他。
想到这,杨畅怀挑选闭嘴,静观其变。
“不错,杨建会死,他死在刑狱大牢,对太子无益,就是让杨氏一党看清楚,太子保得住唐勉,首辅大臣却保不住麾下之人。”
“殿下!臣冤枉,他这是歪曲,是谗谄!”
司马军抢先道:“谅他一介小卒,哪来胆量放火焚粮,臣觉得当严加审理,揪出幕后主谋!”
百官不敢搭话,统统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了杨畅怀身上。
刑部大牢。
姜堰要的就是这个结果,淡淡地望着冒死脱罪的杨建,“非论粮食是官家,还是商家,都要用在百姓身上,杨侍郎身居户部大员,岂不明理?”
天子感慨道:“功德柱的呈现,让杨氏一党不再铁板一块,那晚太子杀柳茂青,结果不错,现在杨建又跳出来,身为三品大员,再杀也偶然义,反倒会让太子落个滥杀朝臣的恶名。太子尚未坐稳监国之位,杨氏翅膀犹在,以是太子才将杨建丢给杨畅怀,杨氏毫不会留下隐患。”
狱卒们不敢惹他,纷繁躲远。
“谢首辅大人!我不消死了,哈哈!我不消死了!”
杨建惊骇之下转头去看杨畅怀,杨畅怀只一个眼神,便让他噤若寒蝉,到了嘴边的话,生生地咽了归去。
杨建再也坐不住了,破口痛骂:“小人安敢如此!本官不知哪获咎了你!”
杨建被拖出大殿还在鬼哭狼嚎,浑然不知杨畅怀的表情废弛到了顶点。
杨畅怀有了警戒。
林卓亲身带走徐方,朝堂表里一片肃杀之气。
徐方立马指着杨建的鼻子,“殿下,是杨建杨侍郎安排小人做的!”
杨建看似贪婪残暴,实则怯懦如鼠,万一……
再过不久,大量流民齐聚京畿,万一有人背后调拨,结果不堪假想。
杨畅怀安静道:“克日,殿下处决柳内史,又因灾黎营一事,问责李将军之子李诞,怕是没人会在此事触怒殿下。”
约莫半晌,杨畅怀带周琰到来,侍从还提着上好的美酒好菜。
杨建的脑袋近乎挤出栅栏,对狱卒厉声漫骂,“蠢猪!还不端吃食过来,本官饿了!”
并且他能看出来,姜堰既然敢把放火之人押来,申明早已晓得是杨建策划。
姜堰悄悄感喟,不愧是老狐狸,再挖坑也不会等闲去跳了,干脆不再担搁时候。
堂堂首辅大臣为官数十载,何时这般憋屈过?
跟着姜堰最后一道号令收回,朝政结束,百官拜别。
姜承见缝插针跟着出列,“背后之人疏忽江山社稷安危,可视为叛国。臣请命亲审此人,找出真凶将其夷族,才可震慑宵小。”
杨畅怀神采自如,“虽有人证,但杨建身居户部,臣觉得把人交由刑部和大理寺一同审理。”
杨建大吵大闹。
耍起手腕,比权臣暴虐,却又丝丝入扣,既让杨建身故,又能打击杨氏放肆气势,保护粮食之重,此中纠葛牵绊甚多,可谓一举多得。
百官看在眼中,无人敢为其讨情。
“依首辅大人。”
“好一其中书令。”
杨畅怀当着满朝文武,竟忍住了唐勉的顶撞,他想到了一百种体例令唐家绝嗣。
两人演技不错,一唱一和,将罪恶拔高到了叛国的高度。
天子神采怪诞:“赵公公,你可知太子为何不杀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