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好了,如许的机遇另有的是。
跟在应璟中间的是徐昼的族弟徐晏,因为年纪小做事不如徐昼那么慎重,窥着应璟的神采说道:“大人,这祭河伯真能平了这江南水患吗?”
连锦衣卫批示使应璟大人也看的眼睛都直了!
杭州衙门前有卖力策应的小童,不像是锦衣卫的人,倒像是前任杭州知府留下的白叟,脸上带笑,见了人就低头哈腰的,到让这些商贾大师们生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受。
在坐的诸位商贾大户都有点坐立不安了,面面相觑的相互互换着眼神,顾忌之色更加较着。
清楚就是土豆红薯这类的细粮做的!
祭神典礼礼成以后,这些世家代表和商会代表利市持请柬齐聚在杭州衙门前了,前杭州知府夏子默被押送进京,新任的杭州知府还没有任命,以是这杭州衙门就被锦衣卫北抚镇司临时借用,做了临时据点。
只不过是捐款请了神婆祭河伯,如何当的起全部江南的严峻进献呢!沈大人给他们扣的这顶大帽子,还真是比泰山还重呀!
这第一条体例,固然也有履行,朝廷的调令上写了然“东南各省需共舟共济,筹集粮钱以赈江南。”但这类调令向来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又没有规定东南各省需求筹集多少粮食,一船还是十船?更没有规定筹集的时限,一个月还是一年?
苏、柳、赵、宋、杜、金、谢、沈。最后这个位置,本来不是沈家的,而是王姓世家,只是因为近几年来沈罄声风头颇盛,江南之地为了凑趣他,这才抬了他沈家为大姓。王家子嗣薄弱,伶仃难支,被撵走在这江南八大世家以外,连本日的宴请也没有他们的位置。
应璟回道:“信则有,不信则无。”
以是应璟至今没有收到一厘一毫的赈灾粮。江南至今还没有乱民揭竿而起,美满是因为夏子默在杭州当知府的时候根柢打的好,杭州以下的数个县区都存有充足的官粮。但官粮有限,也只能撑一个多月。
应璟穿戴窄绣紫花布长身飞鱼补的甲衣,鬓角的碎发随风飘舞,双眼凝睇火线,眉头舒展,嘴里小声呢喃了一句:一返来就装神弄鬼!
应璟扫了他们一眼,他如果不出个声,别说土豆红薯了,这群人就是装菜的盘子也能味同嚼蜡的硬塞进肚子里去,只求沈罄声不要提钱的事儿……
主席位的这桌,首要请的是江南八大世家。
沈罄声敬完酒以后,江南八大师特地以沈家为代表,代表了世家豪族向沈大人敬酒。沈大人轻描淡写的与他共饮一杯,任凭沈世京说了多少热切好话,沈大人也只是高深莫测的浅浅一笑,让人猜不透贰心中所想。
西厅三桌,东厅三桌,正中间另有一桌主席位。
他这一嗓子出去,在坐的商贾大户还愣在那儿没有动静,院子里的锦衣卫就已经雷霆之怒的拔剑而出,寒意逼人。
这段时候,应璟也没闲着,江南大大小小的官吏都被他整治了一边,锦衣卫本来就是皇上的眼线,刺探谍报,监督各级官员,以是挖这些当官的背后的小把柄,那是驾轻就熟,手到擒来。吴必征和蔡腾已经被他扣押起来了,剩下的官员固然还在原位,但也被吓得不轻,做事儿战战兢兢的恐怕惹了锦衣卫这群煞星。江南仿佛成了锦衣卫一家独秀之地。
席中的诸位齐刷刷的站了起来,硬着头皮喝完了这杯酒。
看来他在路上还真是受了点苦头,真是报应啊!
压抑粮价向来只要两个别例,其一是朝廷大手笔的调粮救灾。其二就是拿本地富商富商开刀。
但这一次锦衣卫北抚镇司的应大人屈尊降贵请他们这些商贾用饭,那但是天大的脸面,今后说出去,那也是跟都城里天子跟前的红人吃过饭的,身价顿时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