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书辑略”颠末这很多文人学士撰改订正,是以体例精备,论述详明,笔墨又华瞻高雅,书出后大获士林赞誉。农户又是志在立名,书价获得极廉。原稿中触及满洲之时,本有很多攻柜指责的言语,修史诸人早已一一删去,但赞美明朝的笔墨却也在所不免。当时明亡未久,读书民气胸故国,书一发行,立即就大大脱销。庄廷珑之名噪江北江南。庄允城虽有丧子之痛,但见儿子成名于身后,自是老怀弥慰。
忽有一日,邻里有一朱姓少年携来一部手稿,说是祖父朱相国的遗稿,向农户抵押,求借数百两银子。农户夙来慷慨,对朱相国的先人一向照顾着,既来求借,当即允若,也不要他用甚么遗稿抵押。但那朱姓少年说道借得银子以后,要出门远游,这部先人的遗稿带在身边,恐有丢失,存在家里又不放心,要存放在农户。庄允城便达因了。那朱姓少年去后,庄允城为替儿子解闷,叫家中清客读给他听。
但想本身眼盲,没法博览群籍,这部明史修撰出来,如内容错误甚多,不但大名难享,反而被人耻笑,因而又花了多量银两,延请很多通士文儒,再加订正,务求尽美。有些大有学问之人非财帛所能请到,便展转托人,埤辞相邀。
当下剔亮油灯,翻书朗读,读到明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太祖努儿哈赤即位,国号金,建元“天命”俄然间心中一凛:“我太祖于丙辰建元,从这年起,就不该用明朝万积年号,该用大金天命元年才是。”一起翻阅下去,只见丁卯年后金太宗即位,书中仍用“明天启七年”,不作“大金天聪元年”。丙子年后金改国号为清,改元崇德,这部书仍作“崇祯九年”,不书“大清崇德元年”,甲申年书作“崇祯十七年”不书“清顺治元年”。又看入关以后,书中于乙西年书作“隆武元年”,丁亥年书作“永历永历”,那隆武,永历,乃明朝唐王,桂王的年号,作书之人明显白白是仍奉明朝正朔,不将清朝放在眼里。他看到这里,不由得大喜若狂:“这不是老天爷赐给我的一注横才?生官财,皆因为此。以后他来到都城向鳌拜揭浙江姓庄百姓著书谋叛,大逆不道,浙江官员纳贿,置之不睬等情。鳌拜得知之下,当即查办,顿时雷厉流行的办了起来。命部下汉人细阅吴之荣所呈缴的那部原版明史,所言果是真相。鳌拜以军功而封公爵,做大官,向来轻视汉人和读书人,把握大权后便想办几件大案,镇慑民气,不但使汉人不敢兴背叛之念,也令朝中敌党不敢有甚矣诏,当即派出钦差,赴浙江查办。
朱国桢这部明史稿,大部分已经发行,传播于世,此次他孙子携来向农户抵押的,是最后的很多篇传记。庄廷珑听清客读了数日,很感兴味,俄然想起:“当年左丘明也是盲眼之人,却因一部史乘《左传》得享大名于千载以后。我本日眼盲,闲居无聊,何不也撰述一部史乘出来,传播后代?”
书成不久,庄廷珑便归天。庄允城心伤爱子之逝,即行刊书。清朝刊印一部书,实在不易,要招请工匠,雕成一块块木版,这才印刷成书。这部明史卷轶浩繁,雕工印工,用度甚巨。幸亏农户有的是钱,拨出几件大屋作为工厂,多请工匠,数年间便将书刊成了,书名叫作《明书辑略》,撰书人列名为庄廷珑,请名流李令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