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这段时候每天往镇上张秀才家跑,非常殷勤地筹措着给他娘抓药熬药的,倒是比畴前郑老头和郑老太身材有恙时还上心。
郑荣喝彩一声,“那要比大伯家的宅子更大,更好!”
朱氏往她边上一坐,拉着她的手语重心长道:“我的傻丫头,有你爷爷奶奶在,你大伯和绣丫头那里敢给你小鞋穿。镇上他家的宅子你是没看到,老迈了,跟大户人家似的,我第一归去都没敢往里进。你去了那儿如何叫寄人篱下?你是去纳福的哩!”她想住还没的住呢,偏自家女儿读了几天书,事事想的都比别人多。
郑老太不放心朱氏,怕她那不着调的性子教坏孙女,就跟郑仁筹议,想把郑纤接到镇上住一段时候。
郑纤固然是举人的侄女,但大房二房分炊多年,又多有嫌隙,很多人都不把郑纤那举人侄女的身份看在眼里。
郑仁对郑纤的印象倒还不坏,转头就去找郑绣筹议。
郑纤的女红并没有专门学过,平时的心机也都是花在读誊写字上,这上头就不是很进益。
朱氏跟郑荣欢畅地憧憬着将来,郑纤却在一边蹙眉不语。她娘老是把事情想得太好了,大伯家跟自家干系本来就不好,爷爷奶奶固然在,但当家做主明显不是他们,本身今后的日子真的会那么快意吗?
郑绣开初还当她是刚来不风俗,直到某天半夜起夜,看到郑纤屋里的灯来亮着,她悄悄走到窗户底下,模糊听到了翻书的声音,这才猜出了原委。
郑绣在外头轻咳一声,里头的灯立即就熄了。
郑纤悄悄地‘嗯’了一声,对着郑绣道了谢。
六月尾,郑纤从槐树村搬到了郑家的宅子里。
朱氏也笑着点头。郑全出去半年,就捎返来了五十两银票!五十两啊,她看到银票的时候眼睛都直了!照着这个势头,不出三年,他们一家都能够风风景光去镇上度日了。当时候张秀才也该考到个举人了。他们二房的日子必定比郑家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