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信又是一礼,把笏板往腰带上一插,回身自另一名复审官怀取出几份卷成筒儿的试卷,捧在手,高高举起,说道:“皇上,朝廷取试,只以章定好坏,务求公道,以服天下,臣等一十二人,遵皇上旨意,细心复审,特别留意北方举子的试卷,经几次品鉴,找出这七份试卷,章通畅,韬略可行,可谓北方举子之佼佼者,能够成为国度的人才,以其才调论,臣等觉得能够举。”
三是北方人不熟谙科举轨制。帝都在金陵,南边举子耳濡目染,对八股取士诸般要求端方了如指掌,北人不解其窍,不习技能,纵具真才实学,亦难写出符合标准的高分章。”
平常,武百官上朝,底子不会重视那些军人和寺人,但是这一次分歧,他们已经晓得杨旭做了御前三等带刀侍卫,几近每一个上朝的人,不管是臣还是武将,不管是哪一派系的人,都要着意地他一眼。
朱元璋拿这头倔强的老驴没体例,只好和缓了语气筹议道:“先生,依朕之见,无妨在北人择优选上几名,以安宁民气,停歇公愤,不如……就把方才这七人增选入榜,如何?”
本年仲春,春闱会试,当时夏浔正在返回金陵的路上。到了三月,榜单出来,五十一名举考生全数是南边人,北方举子为之大哗,联名上疏,告考官刘三吾、白信偏袒南边人。北方籍的御史言官更是激愤弹劾,告考官贪污索贿,一时南北对峙,满城骚动。
这十二人,侍读张信当初也是思疑考官舞弊的官员,严叔载、董贯等人以博才多学著称,周衡、黄章等人则以奸佞敢言闻名,这些调查成员的挑选,真是做到了公允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