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庸作品集(简体新版) > 第42章 碧血剑(42)
穆人清对袁承志道:“你和你这小朋友解缆去北京,刺探朝廷动静,但不成打草惊蛇,也不能伤害天子和朝中官僚,若访到严峻动静,就去陕西报信。”袁承志承诺了。
本来明朝建国,大将军徐达功居第一。他和明太祖朱元璋是布衣之交。朱元璋做了天子后,还是称他为“徐兄”。徐达天然不敢再和天子称兄道弟,始终恭敬谨慎。
当晚二更过后,袁承志叫了哑巴,二人搬出柴房中柴草,拿了铁锹,发掘下去。青青仗剑在柴房外把风。挖了半个时候,只听得铮的一声,铁锹碰到了一块大石,铲去石上泥土,暴露一块大石板来。两人合力将石板抬起,上面是个大洞。
太祖决定再试他一试,过了几天,召了徐达同去旧邸喝酒,不住劝酒,把他灌醉了,命侍从将他抬到寝室当中,放在太祖畴前所睡的床上,盖上了被。徐达酒醒以后,一见景象,大为吃惊,仓猝下阶,俯伏下拜,连称:“极刑!”坐着便不再睡。侍从将景象回奏,太祖一听大喜,心想此人忠字当头,全无反意,当即下旨,在旧邸之前另起一座大宅赐他,亲题“大功”两字,作为这宅第地点的坊名。那便是南京“大功坊”和“魏国公赐第”的由来。
归辛树见招拆招,守势涓滴不缓。袁承志俄然持续四记怪招,归辛树吃了一惊,回拳自保。袁承志缓了一口气,运气于背。归辛树见他后心俄然暴露空地,见虚即入,武家赋性,此时更不思考,发掌扑击对方背心。袁承志早已有备,身子向前扑出,跌出四五步,回身说道:“小弟输了。”归辛树一掌既出,便即悔怨,只怕师弟要受重伤,忙抢上去扶,那知他茫然未觉,甚是惊奇。本来袁承志既已先运气于背,乘势前扑时再消去了对方大半掌力,又有木桑所赐的金丝背心庇护,固然背上一阵剧痛,却未受伤。
据条记中载称,徐达虽对天子恭敬,但他精于韬略,长于将兵,战无不堪,太祖还是怕他造反。洪武十八年,徐达背上生疽。传闻生背疽之人,吃蒸鹅立死。太祖派人慰劳,附赐蒸鹅一只。徐达泪流满面,当着使者把一只蒸鹅吃个洁净,当夜就毒发而死。生背疽(一种癌肿)而吃蒸鹅,一定便死,但朱元璋赐这蒸鹅,便是赐死,徐达即使吃了蒸鹅无事,也只好服毒他杀。此事野史不载,不知真假。徐达有四子三女,三个女儿都作太祖儿子的王妃,长女是燕王王妃,厥后便是成祖的皇后,次女是代王王妃,三女是安王王妃。燕王造反,徐达的宗子徐辉祖忠于建文帝,带兵力抗燕军。徐达的季子徐增寿却和姊夫燕王暗中勾搭。燕王兵临南都城下,建文帝召徐增寿来诘责。徐增寿不答,建文帝亲手挥剑斩了他。
只见盒中一张大红帖子,写着“愚教弟闵子华拜”几个大字。青青拿起帖子,上面是一张房契,一张屋里家具器物的清单。袁承志见闵子华遵循信誉,将宅子送来,很过意不去,忙换了长袍畴昔伸谢。那知闵宅中人已尽数走了,只留下两个下人在各处打扫。袁承志一问,说是闵二爷一早就带同家人朋友走了,去甚么处所却不晓得。
袁承志道:“这些宝贝是明太祖当年在天下百姓身上搜刮而来,我们用来干甚么?”青青和他相处日久,明白贰情意,晓得只要稍生贪念,不免遭他轻视,便道:“我们说过,寻到财物,要助闯王谋干大事,天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袁承志大喜,握住她手,说道:“青弟,你真是我的知己。”
袁承志与师父刚见面又要分离,很恋恋不舍。穆人清笑道:“你很好,我很欢乐,不枉大师教了你一场。”袍袖一拂,已隐没入暗中。归辛树佳耦拱手相送,待师父及大师兄走得不见,向木桑躬身一揖,一言不发,抱了孩子,带领三个门徒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