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步了?”项燕体贴的还是是步数。步数决定秦军逃离楚军口袋的难度。
大丈夫不惧存亡,却总禁不住慷慨悲歌。一旦有人嚎出一句‘出不入兮往不反’,其他诸人便和声高唱。《国殇》虽雅,但说的恰是为国而死的懦夫。一时候,楚甲士人悲歌,这歌声让戎车里的熊荆廉颇惊奇,也让军幕里的项燕彭宗惊奇。
“大将军欲退步数天然是越深越好。”廉颇手指持续沾浆,在本来矩形阵图下方持续划线。“中军为二十行,厮杀以后或剩十数行,或剩三五行。若止于五十步,我军阵列厚薄不均,然若持续撤退,为防秦军破阵,厚处之卒必将调于薄处,如此……”一个弧线从廉颇指下呈现,“便成了雁形阵,最低处或可至百步。”
幸亏旂旗就在身后,伤而将死的环卫不是今后倒地而是向前力扑,他们或抱住仇敌,或抓住仇敌的长兵,好让身后同袍趁机刺杀。以命相博,毫不让秦军穿破本阵,这便是环卫最后的对峙。他们,生来就是为大王而死的,现在既护大王、又杀内奸,此生再无遗憾。
“大将军,当是时也!”最支撑项燕的项稚也揖道,中军已山穷水尽,再退恐要阵崩。
“教员,我军能全歼秦军否?”见廉颇不答,熊荆只好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