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献帝说的不错,对他来讲最好的挑选就是离毓秀远一点,不然伤人伤己,结果堪忧。
毓秀一声嘲笑,“三皇子入关非同小可,我内心不安,就稍稍与惜墨筹议了一会。”
北琼边关才报,南瑜边关又报,莫非是北琼南瑜通同好了预备搞甚么乱七八糟。
毓秀对两人的暗潮澎湃并无知觉,她满心都在担忧南瑜边关传来了甚么动静,脸上还不能表示出焦炙,就笑着对纪诗道平身,遣宫人去取他手里的密折。
公主只要一个,求亲的却来了两家,就算把灵犀送出去和亲,也必定要获咎一个。
他还没开口,毓秀先开口了,“子言言重了。西琳国事虽盛,却文不及南瑜,武不比北琼,朕才即位不久,在政事上未有涓滴建立,人又年青,不免被人看轻。皇后只是就事论事,并无不敬之意。”
莫非边关也有右相亲信?又或是神威将军府有右相的眼线?
姜郁听罢,一皱眉头,“二位皇子太不懂礼节,若要出使西琳,为何出行前不派人送信,想来就来,当我西琳是甚么地区?”
他是听谁说的?
二人沉默半晌,毓秀试着问了句,“皇后问三皇子的事,是为灵犀?”
纪诗的出身与华砚不相高低,可华砚与毓秀有十几年的交谊,又曾被毓秀议立为皇后,他实不能与其相争。
毓秀内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