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建送他们到角门,望着他们消逝在巷口的弯道,这时,姑丈李德群和姑姑杨士芸从进士巷的另一端走来了。他们看到杨子建,当即一顿猛夸,弄得杨子建不知说甚么好。
杨父大声吼道:“谁当主祭?这事得说清楚。按理,该由大哥他来当,但他在省会事情一贯没空回家,这十几年来,都是由他指定我代理家主。我现在住主宅,是嫡支,应当由我来主祭。”
幸亏报社的牛皮纸信封都比较健壮,折腾了这么久,都还没有弄坏,但报纸已经变成了旧报纸,皱巴巴的,重装进信封时,鼓得满满的。
杨家的三位健在的族叔公来了,常爷爷来了,大舅来了,连二伯都来了。
杨妈苦笑了几声,悄悄在儿子耳边道:“你二伯说要祭祖。”
但没过几分钟,他们就辩论了起来。
杨父也提早回家,和常爷爷会商小祭的事。
蓝雪对杨子建道:“我家里有很多书,我叔叔喜好看柏杨和顾准的册本,我建议你也看看,增加些哲学、汗青和经济学的知识,你的散文观点有些陈腐,喜好援引古文,还推许前人,这不好。如果你没有这两种书的话,能够到我家里借。”
蓝雪这才对劲地跟着她哥哥、杨桦等人分开。
李德群吃了一惊,皱了下眉头道:“那你昨晚向马镇长建议学习江苏周庄的事,莫非是你胡说的?”
这时,几个老头装模作样看着报纸颁发的文章,常爷爷还特别大声朗读段落。
“你又算甚么东西,当年阿爸走掉,你躲到那里去了……”
蓝家真有钱啊,杨子建感慨,想到了后代的教员形象,叹道:“当教员更惨。以中国招考教诲的生长方向,教员将会变得非常难堪,想进入市场,又被品德束缚,想高贵又高贵不起来,因为教员也想把日子过好一些。”
随便酬酢了一些话后,蓝鸿见时候不早了,就道:“明天是中秋节,大师都要回家团聚,我们这就告别吧!”
这时,杨妈返来了,和客人一番号召,亲身给他们倒了一轮茶水。
然后两人轰轰烈烈地进入互揭阴私的法度,大吵大闹,要不是有常爷爷和几位叔公在场,他们兄弟顿时就得脱手打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