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此处,肖逸趁热打铁,语气稳定,语速却略微加快,道:“我们悟道修真的初志是甚么?还不是为了天下百姓吗?但是现在,百姓在我们心中的分量还剩多少?忘了百姓,便是健忘初志。壹看书 ?健忘初志,我们悟道修真的意义又安在?”
“贫乏一样东西?”百姓面面相觑以后,顿时七嘴八舌地扣问起来,“贫乏甚么东西?”
但见世人无不暗自神伤,更有甚者,竟有人俄然“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可见深思之深切。现场氛围一时变得非常降落。
肖逸见状,又道:“这一题目听起来无足轻重,大师能够说,下次讲道时,多从百姓角度考虑就是。但是,大师可曾想过,这一题目折射出了别的一个极大的题目:百姓在我们心中的分量越来越轻,我们和百姓愈行愈远。”
肖逸道:“人道与身俱来,善恶相生,纵使颠末品德教养,也只能将恶的一面临时压下,但始终没法摒弃。待我们觉得,我们已经成为德之化身时,那恶的一面便又悄但是起。我听闻儒家孔贤人曾说,吾日三省吾身。孔贤人之以是能成为贤人,我想这自省算是一功。而本日,试问在场诸位,又有谁能做到一日三省呢?”
当前纷繁之世,民气暴躁,能沉心悟道者少之又少,又有谁能常常自省呢?
肖逸看着百姓模样,俄然问道:“大师可晓得本身为甚么如此绝望无助吗?”
肖逸这才道:“实在,这恰是先前所说的,诸家不知百姓近况,这一启事形成的。”
肖逸持续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但是庙堂待的久了,又有几人还能真正做到忧民呢?不忧其民,空谈其道,还想妄求天道,岂不成笑?”
百家之人亦是暗自发问,倍感迷惑。
这时,肖逸却泯然一笑,道:“大师稍安勿躁,切容肖逸卖个关子,容后再说于大师听之,可好?”
这时,长阳真人却俄然皱眉道:“他对儒家之道倒是很有研讨。”
与此同时,那学宫宫主俄然鼓掌笑道:“好一场妙论,由浅及深,又深切浅出,当真出色绝伦,令人赞叹!我倒藐视此子。”
顿了顿,进一步解释道:“诸子百家创道之初,深知百姓痛苦,所思所悟皆离不开民生二字。 ?但是,待诸道渐成,日趋完美时,诸家的心机却在不知不觉间,离开了百姓,而专注于道法切磋之上。以后,道法愈发完美,但是道法与百姓的间隔却越来越远。在诸家眼中,浅近易懂的道法,在百姓听来,却如同天书,底子听不明白。”
肖逸停了半晌,才缓声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作为统御者,如果为了弘道而弘道,其道基必将不稳,其道也必将偏离方向,到最后,道必将为民所弃。肖逸本日所言,并非是指责谁家之过。只是想借此机遇,让诸家心有所动,而后在夸耀自家成绩时,多转头想一想创道的初志,莫要因为当前的权势和名利利诱了本心。”
自从打仗以来,风智囊还是初次见其如此忘乎以是,不由暗想道:“肖逸论道当然出色,可也用不着如此奖饰吧?并且,肖逸所论之道,句句发人深省,又何来深浅之说?”甚是不解。(未完待续。)
诸家之民气机机灵,远超于凡人。这一深思不要紧,竟令多数人都堕入深思当中。
肖逸干脆道:“细而言之,固然过了万年,百姓体贴的仍旧是如何才气安康的题目,但是诸家已经在寻求天道了。给百姓讲天道,百姓怎能听得明白?”
那玉临风叹道:“‘吾日三省吾身’,是孔贤人留下的家训,本日由别人丁中说出,我等方才惊觉,当真愧对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