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青”号利用的是非常标致的法度涂装。舰体全数涂刷整天蓝色,因为船体是木制,为了让水下部分耐腐蚀,水线下的船体用铜皮包裹,因此水线下的色彩是铜色。这类美好的涂装在乾国百姓眼中是头一次呈现,令观者赞叹不已。固然“万年青”号是一艘兵舰,但是苗条的舰体、富丽的涂装,使这条船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美妙。
――――豆割线――――
“万年青”号很大程度上还保存着帆船兵舰的特性,船首装有斜桅,主船面上漫衍着三根略微向后倾斜的主桅(此中前桅带有横桁,中、后桅只要斜桁),需求时能够挂起帆船飞行。“万年青”号的露天船面上修建非常简朴,中桅火线是机舱棚和烟囱、风筒,对应的锅炉、蒸汽机就在其下方的舰体内,烟囱之前不远是全舰的批示中间――高出两舷的飞桥,上面装有标准罗经,两翼安装飞行灯,飞桥之下是一间木制的操舵室,并没有厥后兵舰上必备的装甲司令塔。作为阿谁期间兵舰的通例,除了操舵室里的主液压舵轮外,“万年青”号后桅之前另有一套备用的人力舵轮,因为兵舰吨位较小,因此装备的是双联舵轮。
福州船政局制作的第一艘轮船,名为“万年青”,当时总理船政大臣沈佑郸亲身为这第一号轮船定名,此中可谓寄寓着无穷深意。当时船政厂区内举目还多数是低矮的临时板棚,而就在如许艰苦、粗陋的前提中,中外员工尽力制作而成的“第一号轮船”终究问世了。
“万年青”号的排水量达到1450吨,几近是母型的一倍,舰体水线长68.02米,全长76.16米(不含舰首的斜桅),也大于母型,但是“万年青”号的舰宽8.9米,与母型附近,舰宽不动、加大了长度,使得“万年青”号在表面上看起来更加苗条。吃水方面,“万年青”号重载时舰首吃水4.03米、舰尾吃水4。64米,如许的吃水当时在外洋并不算很深,但乾海本地港口多数没有过机器疏浚,水深较浅,“万年青”4米多的吃水对于很多乾国港口而言已经是天文数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