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如果做成了,那就是自始天子以来,千年未有的文教盛事!
张府管家也是急昏头了,也没问张九龄同分歧意,立即将他扶起,送到一旁椅子上坐下。
张九龄固然自大文采,但也不敢说本身的文章必然能传播千古,可如果他真的像李清所说主持修书大典的话,史乘上定然少不了他这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了凉茶、桌椅,寿王仿佛还忘说了一物!”
“本欲奏请贤人汇集天下册本残本,收录成册,以彰乱世文教之兴,张公偶然,图奈之何,看来本王还是只要去找李相筹议咯。”
得了,喝个凉茶也成歪门正道了。
“张公,这般坐着不累么?”
“王爷是嫌某方才的话说得不敷明白么?”张九龄闭上眼,一副老衲坐禅的模样,这是连看都不想再多看李清一眼的意义。
此即是国于民毫无好处的事,李清竟然想鼓励天子再来一次,在张九龄眼中,此时的李清仿佛已经超出李林甫,成了祸害朝堂的第一奸贼!
张九龄此次是真的活力了,他并没有胡涂到真的觉得李清要劝天子二次泰山封禅,究竟上当年泰山封禅以后留下的烂摊子,最头疼的人就是天子,连当朝宰相都被丢出来当替罪羊,可见当时天子的宽裕。
“送出之物,岂有收回之礼?本王本日前来,真正的礼品还未脱手,岂能就此走了?”
前人读书,所求不过就是入仕和留名这两样东西,张九龄曾官居宰相,位极人臣,应当说在仕进这条路上已经走到头了,剩下独一能够寻求的就只要青史留名,当然不是像他方才骂李清那样的“青史留名”,而是千古以后还是有人传诵本身的名声。
当年泰山封禅之事他本来就是持反对态度,何如下属张说一心奉迎天子,最后被迫参与了这场合谓的“盛事”,此举不但劳民伤财,就连张说也在主持泰山封禅后没一年的工夫,就因为受这件过后续扫尾措置不当扯出来的纷争而被天子夺职。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可把门口的管家给吓坏了,从速跑上前扶住张九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