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江也跟着微微哈腰,以作道别。
黎池并不筹办抄话本这类的书。他抄书的初志是为了拓展浏览面,或者稳固所学知识,若仅仅是为了赢利而去誊写话本,那就本末倒置了。
黎池并没有因为本身的异想天开而羞恼得回身就走,而是心念一转,持续问道:“掌柜,那你们这儿可有售卖量不大、开版印刷不划算的书,这些书需求誊写吗?”
兵分两路后,黎池和黎江是边走边问,才找到四宝店去的。
四宝店既有本身的造纸作坊,又有印刷作坊,册本的产销都能够一条龙处理,节流的本钱可不止一点点。乃至抄一本《论语》能给150文的酬谢,都感受是在布施和交好读书人,不然《论语》如许销量大的书能够成百上千本的印刷,印刷本钱再如何都不会有150文。他先前所想的一本《论语》卖400文,是不成能的。
“公子,可有需求解疑之处?”四宝店在浯阳县店的掌柜姓徐,人称‘徐掌柜’的就是他了。
“250文一本。”掌柜答复。
听完,黎池恍然大悟。他真是一叶障目,竟没去考虑这个期间已经有了成熟的印刷术。
走进四宝店,打眼看畴昔,半遮半掩的竹帘前面,靠墙三排书架上摆满了册本,堂中还摆着几个书画缸,缸中放着未几很多的卷轴,就如全部四宝店的安插一样——未几很多,既不显得拥堵也不感受空旷,恰刚好的安插,方才好的高雅和书卷气。
黎池正赏识着店中安插的时候,一个掌柜模样的人迎了上来。
徐掌柜接过书翻看起来,半晌后合上书,“字是好字,这一笔‘台阁体’写得非常好,我在浯阳县还没看到过写得如许好的。书也无字句讹夺,只是装订稍有瑕疵。《论语》我们店里卖500文一本,可收书的话是没这个价的。”
“如许的书是有的,比方话本、诗词、杂文等,鄙店幸得笔者们主动投文,店里每月总要出几本这类的书。因没法预知册本摆上架后的售卖环境,只能先手抄几本摆出去试卖一段时候,若卖得好才会开版印刷。我们店里一向都有如许的书需求手抄,每抄一本的笔墨费按照篇幅是非在200文到300文不等,公子可有兴趣?”
也是是以,黎江虽和他爹来过几次县城,家里也有端庄读书的堂弟,却没往家里买过纸张,天然也就没去过四宝店、不晓得它在哪。
黎池当代还是第一次感受像是又回到了交换会、餐会上的寒暄场,寒暄场的应对技能好久不消有些陌生了,不过聊下来也还顺畅没有难堪冷场。
“徐掌柜,幸会幸会。徐掌柜做事殷勤,有开阔君子之风。”黎池回了一个拱手礼。
徐掌柜喊过来店中的一个书童,叮咛他去筹办纸笔,然后移步到一张书案前,提笔很快写好一份便契交给黎池。这便契就跟借单一样,不像田单和宅契这类契书需求到官府去备案并记录到户籍黄册上,只需在上面写明二人的买卖内容就好,今后拿出来对证也是有功效的。
便契写好后,三人趁便就围着书案坐下,又客气地扳谈了一小会儿,随便谈两句店中的某本书,再说两句有关这书的轶事,还谈了两句黎江想晓得的纸张买卖,纯粹是寒暄场上无话可说时随便找的话题,并无多少实际内容。
黎池在族学读书不但免束脩,另有一份定量笔墨纸砚的帮助,是以他虽已经上了四年学,倒也没有因这事而分外破钞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