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承平、薛绍二情面投意合,很幸运,但是薛绍的兄长忌讳承平是武后之女,常跟薛绍说公主不好。两年后高宗归天,太子李显继位却很快被废,豫王李旦继位,却只是傀儡,武后临朝擅权。
公元705年正月(神龙政变),逼武则天退位给太子李显,承平公主有功,而受封“镇国承平公主”,李旦封“安国相王”;11月,武则天在上阳宫病死归天;
载初二年(691年)七月,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说武则天是弥勒佛化身下凡,应作为天下仆人,武则天下令颁行天下。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经》,命和尚讲授,并将佛教的职位进步在玄门之上。玄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天子姓武。因而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长、沙门、羽士共六万余人,亦上表请改国号。
按照墓志铭记录事件产生后第二天,身怀有孕的李仙蕙因难产而死,但《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等史乘记录永泰郡主亦死于坐罪。中宗复位后追赠李仙蕙为永泰公主,以礼改葬,号墓为陵。1960年9月,永泰公主墓志铭出土。她是中国汗青上独一一个宅兆被冠称为“陵”的公主,规格与帝王相称。
李仙蕙(684年-701年),字秾辉,唐中宗统统女儿中排行第七。韦皇后所生之女中排行第三,初封永泰郡主。李仙蕙在其父李显复位东宫以后,以郡主身份下嫁武承嗣宗子武延基。兄懿德太子李重润和夫魏王武延基私议二张兄弟与武则天内帏之事,为武则天杖杀。
701年,韦氏的独子邵王李重润和女儿永泰公主李仙蕙、半子武延基因群情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赐死;
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在上阳宫病死归天,享年82岁,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神龙二年(706年)蒲月,与高宗合葬乾陵。
韦后惶惑中逃入飞骑营,有一个飞马队将韦后斩首,并把首级献给李隆基。安乐公主正对着镜子画眉,被兵士斩杀。别的还将武延秀斩首于肃章门外,将内将军贺娄氏斩首于太极殿西。[15]不久追贬韦皇后为庶人,葬以一品之礼。
光宅元年(684年)仲春,李显筹算任命韦皇后之父韦玄贞为侍中,宰相裴炎力谏,李显活力地说:”朕即便把天下都给韦玄贞,又有何不成?还在乎一个侍中吗?”武则天以此为借口将李显废黜为庐陵王,并迁于房州。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临朝称制,自专朝政。
李显曾特地下诏免承平公主对皇太子李重俊、长宁公主等人施礼
圣历元年(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追求当太子,几次令人对武后说:“自古天子没有以异姓当作担当人的。”武则天踌躇未决,狄仁杰对武后说:“姑侄之与母子,哪个比较靠近?(武承嗣、武三思皆武后之侄,中宗、睿宗则武后之子),陛下立儿子,那么千秋万岁后,会在太庙中作为先人祭拜;立侄子,那么从未传闻侄子当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庙。”又劝武则天派遣李显。今后,武则天没有立武承嗣、武三思为太子的心机,因而召李显回洛阳,皇嗣李旦要求退位于庐陵王,因而武则天立李旦为皇太子,命为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率兵击突厥。
710年6月,李显俄然驾崩,七月二十一日李隆基策动唐隆之变,杀韦后、安乐、上官婉儿;712年8月,李旦禅位李隆基,武攸暨归天;713年8月,承平因涉嫌谋反,被唐玄宗出兵擒获,赐死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