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停止到最后阶段,10月26日晚,保卫大场防地的中华民国百姓反动军陆军第88师第524团四百余人(报界鼓吹称八百懦夫)在副团长谢晋元批示下,受命扼守姑苏河北岸的四行堆栈。
随后,在中国老兵指模广场,杨根奎白叟留下了右手的指模。
闻讯赶来的樊建国为了证明白叟的身份,用心将谢晋元遇刺的地点说成在操场上,白叟顿时改正:“不是在操场上!不是在操场上!当时还没有出早操!”
白叟自称杨根奎,九十岁,是四行堆栈保卫战的老兵。
“谁成想他们早就已经被汪伪拉拢当了汉奸,俄然取出预先带进营内的匕首及铁镐等凶器,簇拥而上,猛刺团长胸部及左太阳穴。”
在正面疆场馆二楼的淞沪会战展厅里,讲授员正在为旅客讲授着:“1937年10月27日,百姓党第88师54团团长谢晋元,受命死守闸北光复路四行堆栈……八百官兵被誉为八百懦夫……”
樊建国为王亮等人先容道:“这是我们馆和川省老干局合作,并从川黄埔同窗会以及部分慕名而来的抗战老兵汇集而获得的,一共有三千八百一十名抗战老兵的手模。”
世人望向这位白叟,只听白叟淡淡地说道:“我当时就是守四行的。”
战至10月30日,接到撤退号令后,他们冲出重围,退入大众租界,困守孤虎帐。
最后有几十人逃了出来,回到了重庆,要求重新参军规复建制却遭到百姓党当局的无情回绝。
修建这座中国老兵指模广场的意义太深远了,让后代们看看,功劳卓著的手是甚么模样的,既表扬了卫国懦夫又警示鼓励了厥后人。
川军算是暂告一段落了。
在中国懦夫1931-1945群雕广场,杨根奎找到团长谢晋元的雕像,摘动手套,脱帽,立正,还礼并道:“团长,部下杨根奎,第一营第二连第一排中尉排长。抗战结束,退入英租界。我给您还礼了。”
白叟颤颤巍巍,声音却特别地宏亮。
只得隐姓埋名,解甲归田。
说着,杨根奎从口袋里取出一个小木盒,推开盖子,内里是三枚铜质证章。
樊建国问道:“叔,您还记得八百懦夫吗?”
1941年12月,日军突入大众租界,将困守在此手无寸铁的八百懦夫余部俘获押走。
杨根奎又给***、***、朱德的雕像顺次还礼。
王亮不由得感慨:“不轻易啊!老兵们都已经是古稀之年,当年恰是他们的双手挥动大刀、长矛,投掷手榴弹、埋地雷、炸堡垒,恰是这些手当年挡住了来势汹汹的日军侵犯军,力挽狂澜,窜改乾坤,将全部中华民族的将来托起。”
望着这些指模,很多都已经残破不全。
“你小子这不废话吗?你叔还没有老胡涂呢,这我能忘?”王亮翻了个白眼,这小兔崽子竟然还考起本身来了。
1941年,谢晋元被汪伪间谍暗害。
0407 最后一名八百懦夫
樊建国道:“最后一名懦夫的名字叫杨养正,他的真名叫杨根奎。在长达几十年的时候里,这位老兵一向都不敢用本身的真名,直到......”
就在讲解员说到‘八百官兵被誉为八百懦夫’的时候,俄然,中间的一名白叟打断她的话:“不是八百懦夫,只要三百九十七人!”
在谢晋元团长遗孀凌维诚的体贴下,孤军们在当时的大达船埠处置搬运事情,以劳力保持糊口,当年的‘八百懦夫’自食其力,独立重生。
每座指模墙宽约1.2米,高2.6米,采取腐蚀钢化玻璃将老兵指模表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