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还没来呢,你也先别往这处想,人来了先看看。”
“啥话?”
晓得辣条受欢迎,她就把方剂写下来,寄到县里,然后让人稍给于景,让他看着办。
做好的辣条就直接铺子内里加了一张桌子,专门摆辣条,因为这个太费事,就每天早晨家里做好,一早于瑶给拿到铺子里卖。
“也不是个会过日子的人,年纪不小了,一向没说上人家。”
暮秋以后,天俄然就干冷起来。
“这也太快了吧?女方家里都探听好了吗?”
“我那小叔子二嫂子也不是不晓得,有人给就不错了,加上我婆婆这一两更是焦急,那里还挑遴选拣的。”
打拆档,辣条的事情忙完,她爹又搭了一个大棚子,她爹娘俩人白日一早就套着毛驴车,拿着镰刀,去山上割苜蓿草。
分不分炊,她娘都不好说啥,小姑子说了,她娘也就只能听听。
“就跟咱家如许,我看咱娘现在就挺好。每天做做饭,家里、山上甚么都不管,嫂子你们现在过的好,我看咱娘现在的吃穿用度,十里八村再也挑不出这么面子的老太太了。”
“这话你可别在你婆家面前说,事情都定下来了,提都不要提了。”她娘叮嘱赵家小姑,“你公公婆婆人好、又诚恳,今后新媳妇过来,你们没分炊,一处过日子,家长里短磕磕碰碰必定是少不了的,嫂子也不教你要好好做个嫂子的样,但是该忍的看你公婆的面子上能算就算了,但也别让人欺负了去。”
正日子是刚进冬月。
也是辛苦。
家里现在又是羊又是驴的,一天的草料下来也是要吃上挺多,虽说有一些谷子秸秆,但还是不敷吃,只能山上割一些存着过冬。
“之前你嫂子我也说不出这话来,只这几年日子略微过的顺心了点,也想明白了些事。”她娘也笑,“但是你毕竟是垂教员,做嫂子的,多数时候也要拿出嫂子的襟怀来。”
“谁家的女人?媒人是谁呀?”
“嫂子,我都想好了。”赵家小姑俄然一本端庄的转过甚,看着丫丫娘,“如果过不来,就是啥都不要,我也要把这家给分了。”
一早,她娘从柜子里拿出早就翻出来晒过的厚棉袄,给她穿上。
“就是你让我别让人欺负了去,这句,不像是你说的。”
她娘也晓得难堪,事情既然都定下来了,也不能改了。
家里按了碾道,便利很多。她娘压了瓜子油、豆子油、花生油,百般植物油都是弄了好些。弄完油就开端压黄米面筹办蒸豆包撒年糕,这是每年必必要做到,少不了。
忙完了王武的婚事,虽说另有一个多月过年,但家家户户也是都筹办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