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癞头和尚道:“因那三生石的案子,茫茫大士与我哀告到佛主殿上,恰佛主派人递下谒子来,上说:昔年大旱,本是绛珠仙子成仙之劫,不想神瑛酒保见了,助以甘露,破了劫数。现在以三生为劫,绛珠仙子完劫以后,便可晋升大罗金仙,永列仙班。”
“观黛玉来源出身,多么正大,多么洁净。”
“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未见冷酷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态,形诸声色。”
那些小字闹腾了好一会儿,总算消停了下来。颠末这一番闹腾,她的酒意也醒了。因而重拈起羊毫,埋头凝神,便写下了“林黛玉”三字。
“宝钗的诗写得好,人又标致,比一天到晚哭哭啼啼的林黛玉好多了”
“历叙根底崇高,家世清华,正汲引黛玉处。”
公然未几时,就有红色小字闪现:
“宝钗获得贾府高低的嘉奖,不但贾母、王夫人夸她,连刻薄吝啬的赵姨娘也夸她,比林黛玉得民气多了。”
众仙姑听了,一齐向林黛玉道贺:“可喜可贺,绛珠妹子完劫以后,便可苦尽甘来,成为上仙了。”
“黛玉和宝玉是一对儿,只要黛玉才最懂宝玉”
固然是平白笔墨,却一针见血,指出了林黛玉埋没的关键。她沉默半晌,俄然感觉身材动摇,又有人在耳旁呼喊,睁眼一看,便是紫鹃、雪雁。
黛玉道:“都是些甚么人,可申明来意了?”
“写李处若瑞草灵芝,写薛处若暴风冷雾,是小章法。写薛氏家世胡涂,根底陋劣,来路高耸,无一讳词,则宝钗可知。”
“很多人说林黛玉爱哭,实在说这些话的人都没有真正用心看过红楼梦……”
“发明有很多人说林黛玉刻薄、吝啬,实在是不晓得他们从哪儿看出来的”
“吾爱宝卿。”
林黛玉和警幻等人停了下来,那癞头和尚奔到近前来,顿首道:“众位仙姑,绛珠仙子万福。”
“宝钗来路是待选,犹曰自献也。”
“从宝玉眼中写黛玉,多从‘心’,‘病’二字着笔。”
林黛玉开门,入坐,便见那桌上一应物品纹丝不动。因这小院内没偶然候流逝,连砚里的陈墨也未见干枯。黛玉取过一支羊毫来,笔尖略蘸了一点墨水,略一沉吟,便挥笔写下了三个小字:
“宝钗油滑油滑,以是很多人喜好她,黛玉是真脾气,以是争议就多”
“薛宝钗。”
是以,又重新把纸张放回了桌上,看那上面小字翻滚,模糊说的是“山中大士”、“淡极始知花更艳”等等佳语。又有“和顺端庄”“浑厚体贴”“循分守分”等等词句作为注释。林黛玉虽心中不岔,也一行行看了下去,对比平时宝钗的模样,时而点头,时而点头感喟。
“钗,不对也。迹其平生所用心,不过铸成一错。”
度恨菩提更是牵着黛玉的手,好生赞美了一番。世人谢过那癞头和尚,目送他走远了,便仍一同返来。这一天既是可卿完劫之日,又有绛珠仙子的喜信,太虚幻景里热烈地聚宴一番,天然是不消说的。宴饮结束,众仙姑一个个脸颊红润,各自归去安息了,只要度恨菩提拉着林黛玉的手,一向把她送到了西山脚下的小院旁,才依依道别。
“黛玉以言取祸,病在敏、病在疏也。”
林黛玉看着纸上的小字,神采愈发红了,人也有些着恼,拿起纸要往字纸篓丢去。手举在半空,倒停了下来,想了一想:“平日大家都说她是个好的,连我也曾服她。固然现在想来,猜度那常日的行动,很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意味,又善施小恩小惠。虽常常把女训、女戒等挂在嘴边,常说女子不宜用心在书籍上,但是看她的形状,却与口中所说的恰好相反,肖似那等大家常说的‘两面三刀’的模样。我既然想要赛过她,就不成未几体味一些,多加揣摩,才晓得她的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