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内幕的楼桑令乐隐,一声长叹。先冲刘备,又冲娄圭直身施礼:“摆布皆说主公善识人。娄君初来便骤等高位,我却多有不平。现在才知实乃高才,我等皆不及也。隐,忸捏。”
收留素利部族,乃因发卖素利族中鲜卑女,能获暴利。然,鲜卑部族若集合太多,又与刘备有血仇,故‘多则有害无益’。先取其利,待情势变得有害无益前,判定舍弃。是为:先利而后益。
再如南匈奴、右北平乌桓,遣报酬南下鲜卑各部斥地荒地,广种苜蓿。待兵强马壮,天下有变。举旗发兵,势如山崩!
大事可成呼?
桓侯国、安陵侯国、逎侯国、容城侯国、易侯国、范阳侯国、翕(xī)侯国,七国皆在涿郡境内。
细细回味,娄圭公然大才。
娄圭仓猝肃容行礼:“圭逃亡江湖,幸得主公收留,又委以重担。岂能不殚精竭虑,以报知遇厚恩?能与诸君同堂为臣。圭,甚幸也。”
遵守草原道义。杀死老王便是新王。刘备已然是鲜卑大单于的继任者。东部鲜卑南下归附之人,实乃刘备。若皆被分封在涿郡四周……
最后去信崔太尉,让他居中补救。
然,朝廷能人辈出。必有人能看破此计。
陛下摆布衡量,必会定下折中之策。既同意刘备奏请,又会把东部鲜卑归义侯,分封在临乡四周。
不正因其兄助大将军扶立灵帝,过后被寺人行刺,才与阳球等人同谋,肃除寺人,落得个诡计败露而死亡缧绁的么!
衡量以后,陛下多数会把东部鲜卑各部,分封在临乡四周。
乃人间正道也。
所谓萧规曹随。今汉法规律令皆因循前汉。远有南匈奴封王,近有三郡乌桓封王。若东部鲜卑各部结合南下,足可效仿‘匈奴七王降汉,皆封列侯’之故事!
因而,又让御史刘陶,向陛下进言,晓以短长。
刘备遂依计行事。别离密信黄门令左丰、御史刘陶、崔太尉,叮嘱三人各自联络,分头行事。
取其利,剪其害。
另有亚谷简侯卢它之,千户。故燕王(卢)绾子。卢绾开罪高帝,率数千骑北逃匈奴,受封东胡王,老死其间,卢它之继王位。景帝在位它之率部众降汉。
加上平曲侯国,正如刘备先前感慨,涿郡胡人何其多!
“宁,受教。”管宁佩服。
恩师复书道:可行。
此计成也。
刘备给出的解释是:发卖鲜卑女赢利虽丰,然,鲜卑部众大量堆积,日久生变,恐肇事端。衡量以后,才闭门不纳。
这件事,如想办的安妥。须有人唱白脸,有人唱红脸,另有人居中‘和稀泥’。
意味着,刘备的封地虽只要临乡一地,却实际节制着统统的鲜卑侯国!
娄圭大要上是说,让刘备想好收留素利,却不收留其他各部的启事。实在是提示刘备,既与鲜卑有不共戴天之血仇,为何另有鲜卑部族南下来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