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过又告不赢。
或许。在陛下看来,内官才是真正只忠于本身,而不是忠于世家豪右,亦或是天下万民的臣子。或者说,内官乃是陛下一家之臣。陛下虽贵为天子,号称‘富有四海’。时人亦常说‘家国天下’。但是天下真的是陛下一家之天下吗?
寺人、外戚、党人。三足鼎立,达成均势。对天子来讲才是最好成果。一旦失衡,必成大乱。
换句话说。以曹节为首的老一代大内官纷繁暴毙,中生代的寺人才乘势而起。
恩师自幼便谆谆善诱,刘备天然晓得。
此次替刘备进宫陈情,亦是一样。
为何?
刘备却另辟门路,以质取胜。将珠宝打形成全套黄金配饰。试想,将上尖下圆、长半寸,光照数十步,积之可燃鼎,置室内不复挟纩,秀士常用煎澄明酒的红色火玉,镶嵌在黄金华胜(黄金金饰)之上,又该是多么的光彩灿烂,熠熠生辉。
匠人们整修林荫花畦。金水潭亦腐水飘蓝。这日,黄门令早早登门,传陛下口谕。
此次大长秋兼领尚书令抱恙入宫,只为达成刘备所愿。且非论垂垂将死,光阴无多的曹节出于何种目标,刘备又岂能不念着他的好。
究竟上,刘备与曹节并无过量交集。初度见面,便是在酒家安氏的葬礼上。虽只要寥寥数语,刘备却感觉,先帝、太子与公主,三人之间定有极深的牵绊。不然以今时本日的身份,曹节又怎会抱恙在一个马市女酒家的葬礼上呈现。
将心比心,寺人能有今时本日的滔天权势,又岂是幸运得来?
蝇头小字皆写在方寸之间的一片白绢之上。细细看过,刘备这便松了口气。太后并非让刘备扯旗谋反、清君侧,干诸如此类,要掉脑袋的大事。不过是思母心切,想见一见远在临乡的亲人。
何故至此?
恩师来问启事。刘备这便将与曹节的过往,细细道来。恩师亦不知曹节究竟为何如此善待刘备。
刘备甚是不测。
所谓家和万事兴。帝王家事亦是国事。
向来献礼,多是“珍珠十斛、火玉三斗”,以量取胜。
殖货里,地下管网,青石路面,皆铺设结束。
赐宴西园。
听闻刘备六百里去信临乡,替曹节寻医问药。恩师亦点头。
此时还不认怂,绕着走。更待何时?
临乡侯能如此行事,陛下亦颇多欣喜。
临乡又有家书送到。
这便择谷旦,亲送往南宫。面呈给两位太后。
许是冬眠已久,终究失势。因而忘乎以是,变本加厉。横征暴敛,祸乱朝纲。为祸更甚。
公孙氏分娩期近。侯府高低,严阵以待。刘备虽远在洛阳,却仍不免提心吊胆。寝食难安。几位蜜斯姐见状,纷繁好言相劝。只是此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各种牵挂担忧,患得患失,又岂能由人?
以曹节暴毙为分水岭。汉末寺人、外戚、党人的均势被突破。天子放纵,内官不知收敛,更加坐大。外戚难以制衡,只得结合外镇军阀。待董卓入京,时势终是崩坏。
饶是见多识广的窦太后,亦眸生异彩。可想而知,那位骤等高位的董太后又该是如何的欣喜若狂。
见临乡侯献礼如此丰富,左丰自喜气洋洋。
爱恨拎清,恩仇清楚。却也不成因私废公。需在家国大事,大是大非面前,恪守大节。
陛下,两位太后,皆念着临乡侯的好。洛阳豪右、宗亲诸刘,纷繁杜口不言,再不敢嚼舌。
此虽不算重礼,也绝对拿得脱手。
岂料刘备偶然之举,又一次窜改汗青。他不晓得的是,恰是曹节的暴病而亡,才让张让、赵忠等人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