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 > 第33章 豹韬——用排兵布阵之谋 (3)
武王曰:“仇敌知我伏兵,雄师不肯济,别将分队,以逾于水;吾全军大恐。为之何如?”
武王问太公说:“我要以寡敌众,以弱击强,应当如何办呢?”
“凡用兵之大抵,当敌临战,必宜冲阵,便兵所处。然后以车骑分为鸟云之阵,此用兵之奇也。所谓鸟云者,鸟散而云合,窜改无穷者也。”
①暮:底本作“路”,疑误,今据《武经七书汇解》校改。
太公曰:“全军无备,牛马无食,士卒无粮。如此者,索便③诈敌而亟去之,设伏兵于后。”
太公曰:“以少击众者,必以日之暮①,伏以深草,要之隘路。以弱击强者,必得大国之与②,邻国之助。”
“大凡用兵,根基原则是:当与敌对阵面对作战时,必须把军队布列为冲阵,安排在便于作战的处所,然后再把战车和马队布成鸟云之阵,这就是出奇制胜的体例。所谓鸟云,就是像鸟散云合那样,矫捷矫捷,窜改无穷。”
武王说:“说得太好了!”
太公答道:“在这类环境下,我军应摆设为四武冲阵,配置在便于作战的处所,等敌军全数渡河后,出动我方伏兵,迅大进犯仇敌侧后,弓箭手从两旁射击仇敌摆布。同时把我军战车和马队布列为鸟云之阵,前后防备,使全军固执战役。仇敌发明我军与它的小军队交兵,其主力军队必会前来渡河。这时就出动我军的伏兵,迅大进犯敌军侧后,并用战车和马队进犯敌军两翼。如许,敌军即便人数浩繁,也会被我军打败,其将帅也必定逃脱。
周敬王二十六年,越国被吴国击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积储力量乘机灭吴。周敬王四十二年,吴国大旱,勾践以为灭吴的机会成熟,而本身也筹办充分,因而决定出兵伐吴。
总之一句话,对于攻守两边来讲,都应当趋利避害,按照现在的天时身分,矫捷应变,以获得胜利。汗青上,三国大将马谡的街亭之败就是为敌所栖,终究咎由自取,咀嚼苦果。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为实现刘备的遗言,匡扶汉室同一天下,再次策动北上伐魏的战役。他的作战打算是声东击西,由斜谷解缆打击郿城(今陕西眉县北),以赵云、邓芝为首扮为疑兵,而从箕谷(今陕西宝鸡东南)亲率主力军队自祁山(今甘肃礼县东北)占陇右。正月,他的战略胜利,“扬声由斜谷道取郿”,却“身率雄师攻祁山”,使魏国群臣大骇不已。以天水、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安宁(今甘肃泾川)为主的三郡当即降蜀。魏明帝曹睿心急如焚,急令魏国名将张郃领步骑五万,西拒蜀军。
本篇报告山地防备的战术。军队驻扎在山上、山下的弊端:“处山之高,则为敌所栖;处山之下,则为敌所囚。”军队在山上驻扎时,应布为鸟云之阵。如许既可援助各方作战,又可节制住矫捷军队。山的四周八方必须鉴戒巡查,在敌军能够入侵的地段,派重兵严守,并且用战车阻绝通道和谷口,高竖旗号,正视联络,全军待命,随时筹办战役。如此便构成牢不成破的“山堡”。当敌来攻时,便可将敌击败。
太公曰:“求途之道,金玉为主;必因敌使,精微④为宝。”
武王曰:“善哉。”
太公答道:“将军队安设在山顶之上,就轻易被仇敌隔断伶仃;将军队安设在山麓之上,就轻易被仇敌围困。在山地环境中作战,就必须将军队布成鸟云之阵。所谓鸟云之阵,就是对山南山北各个方面都要有所防备。军队驻守山的北面或者南面。军队若驻扎在山的南面,就要防备山的北面;若驻扎在山的北面,就要防备山的南面;若驻扎在山的左面,就要防备山的右面;若驻扎在山的右面,就要防备山的左面。凡是仇敌能攀登的处所,都要派兵扼守,交通要道和能通行的谷地,都要用战车加以阻绝。高挂旗号,以便相互联络;清算全军,严阵以待,不要让仇敌得知我军环境,如许就成了一座山城。军队的行列已经排定,士卒已经布阵,法律已经颁行,奇正相辅的阵法已经肯定,各军队都编成冲阵,安设在山上比较凸起的便于作战的处所。然后把战车和马队布成鸟云之阵。如许,当敌来攻时,我全军固执抵当,敌军虽多,必被打败,其将领便可成为我军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