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没有说话,他也把目光投向曾国藩。当时左宗棠名声虽高,但没亲身带兵,气力还太差,又是“待罪之身”,让他出来当带头人,天然不是时候。当时让曾国藩去帮手左宗棠,那也毫不成能的,不说别人,曾国荃、曾国华等曾氏兄弟也不会承诺,另有曾纪泽,更不成能承诺。
曾国藩听胡林翼说“有志者当以吾一身任天下之谤”,说:“我非不肯承担任务,只是湘勇还没有刁悍到能造反的境地。”
胡林翼说天下腐败,不是信口开河,1860年的清廷,内忧内乱都很严峻。
“拿下安徽之前,各位绝口不再提自主流派之事,谁提就是陷我曾国藩于不忠不义。”曾国藩思虑了很久,说。他此时也清楚,新的两江总督只能在他和胡林翼两人当中选一个,非论是他还是胡林翼来当这个两江总督,都意味着湘勇今后办事要便利多了,以是他也主张等一等。
这时咸丰天子才仓猝另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媾和。桂良等在英法侵犯者的威胁恐吓下,别离与英、法订立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咸丰天子以大沽设防,命直隶总督恒福照会英、法公使,指定他们由北塘登岸,经天津去北京换约,随员不得超越二十人,并不得照顾兵器。英、法公使决然回绝清当局的安排,对峙以舰队经大沽口溯白河进京。
而在宿松的这一段时候,是湘军创谋大业的首要期间,也是统统湘军将领最连合的时候,当时的曾国藩声望最高。
打了小败仗的咸丰天子和中国官僚们以为,赐与西方的特权太多,是以,被一时的胜利冲昏脑筋,他们想方设法不实施条约。
这些清廷毫不知情,在实际上,作为失利一方,中国打了一次败仗,这个“上国”在精力上并未被击败,官方文件仍称英国为“英逆”,英国入侵则被称为“犯顺”。
当时,曾国荃、曾国华、彭玉麟、李元度、李续宾、曾纪泽等人也都连续奥妙跑到了安徽的宿松虎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