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的毛昶熙显得有些心烦意乱,他打量了一下只要22岁的柳原前光,眼中闪过一丝难掩的轻视之色。
与林鲲宇抚军论日与台湾、朝鲜、秘鲁谈判:
作为日最年青的资厚交际官,柳原前光和清朝官员打交道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此时柳原前光已经灵敏地重视到了毛昶熙脸上的“官司”,心中暗感奇特,但大要上却还是一副谦恭之态。
柳原前光年纪虽轻,经历却比林义哲要多,他在明治元年戊辰之役时便担负东海道前锋总督,曾请攻取江户。明治三年七月,又受明治天皇遣派来中国与清廷谈建立邦交(此前两国无交际干系)。清廷以其资格不敷,回绝构和,成果日当局顿时给柳原加官外务权大丞,明治四年四月,为全权办理大臣伊达宗城的副使,再调派来华构和,在天津和北洋大臣李鸿章会晤,缔结《中日修好条约》13条及互市章程,日清两国海关税则等。该条约无最惠国条目,规定两边有领事裁判权,制止商民出入照顾刀剑,后日当局以为谈判得胜,不肯批准。1872年派柳原前光三次来华同李鸿章构和,诡计颠覆原案,讨取最惠国报酬,但李鸿章以日方失期,回绝点窜。成果本年日当局不得不批准该条约。
“此事早已体味,且琉民乃国我国之民,何来贵国群众遭害之说?”董恂笑了起来。
而柳原前光这个时候来访,竟然让他不自发的把肝火迁到了这个年青的日人身上。
北京,总理衙门。
他们当然晓得,柳原前光这么问,必定是要拿1871年的那场官司说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