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满朝文武,没有一个能有如许的见地。”慈安太后点头道,“若能真的按他在折子里说的办,我们大清,当真有复兴之望!”
林义哲看到这些碎纸片,立即明白徐润在做甚么了。
近似象司马渊御史的清流士子另有很多,这些人几近都是林义哲《西国圣道考》等文章的追捧者,他们在各自的奏疏中纷繁表示了对中国周边局势的忧愁,固然他们仍然固执的对峙天朝的政教优于西方。但也以为应当向西方学习,取长补短。这些人的声音无形当中成了洋务派的极大助力,也成了士林分化的一个征象。
差未几与此同时,远在西北的左宗棠,也在灯下吃紧忙忙地拟着折子。就在几天前,他收到了山东巡抚丁宝桢的来信,得知了林义哲欲借洋债以办海防的动静。为了不让林义哲的打算滋扰了他的“西征大业”,此时的左宗棠,也在绞尽脑汗的措着词。
“我明儿个就把这折子递上去。先做探路之行!”李鸿章也喝了一口酒,一双眼睛又放出光来,“我们这篇文章已然做到了极致,如果他能再来一篇在此文之上者,纵左季高哓舌,也不必怕了!”
“呵呵,无妨事的。”徐润谨慎地取过一张宣纸,将已经拼粘完成部分的信盖好,又在上面谨慎的压上了一本书,方才转过身来。
已是入夜时分,但慈禧太后仍然没有歇息的意义。她几次的看着一份奏折,不时的堕入到了沉思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