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赏不赏的李贞压根儿就不放在心上,就老爷子能赏的那点儿小钱,对于李贞这个大财主而言,实在算不上甚么,加官进爵?当然更没戏,无他,李贞这会儿都已是亲王了,再加,那不就整天子了?总不能让老爷子退位让李贞下台?可立了如此大的军功,连句表扬的话都没来上一句,这不是寒伧人吗?
贞观十五年十一月初七,大雪,唐军主力刚回朔州不过十天,圣旨便到了――罢战,除薛延陀部战俘押送回京停止献俘典礼外,其他小部族之战俘均当场开释,不计其罪;大赏全军,加官进爵者众,京师卫军马上撤回长安,西凉骑军除部分留守朔州以外,大部撤回凉州。圣旨一下,大家有赏,有军功者还能升官晋爵,全军奋发,大家畅快,是以而伶仃酣醉者不凡其人,可却有一桩蹊跷之事令军中诸将极其猜疑――立下了赫赫军功的越王李贞竟然一无所得,别说啥犒赏了,便是翻遍了圣旨也未曾提到过李贞的名字。
愁闷!别看李贞大要上统统如常,可内心头却实在愁闷得够呛,恨不得提枪上马大杀一场的,不过嘛,也就只能在内心头想想罢了,这会儿的李贞还真不敢猖獗胡为的,只能是单独生闷气。别人看不出李贞的不痛快,可纳隆却内心头稀有,也没多说甚么,只是提点了一句――大赏非赏,回京以后见分晓。
贞观十六年正月月朔,风停雪歇,久违的日头悄悄跃上了天空,照在人身上暖烘烘地,煞是舒坦,值此新春佳节,满长安城里喜气洋洋,欢声笑语不竭,从南城门到承天门,整条南大街两端挤满了长安城的百姓,而承天门上更是冠盖云集,满京师够品级的皇亲国戚、文武重城鲜明全在门楼之上,环绕在一代大帝李世民的身侧,而那些品级稍低的大臣们就只能在城门楼下站着,固然天冷得很,可却无一人丁出牢骚,大师伙都在等着李贞所率的班师之师的到来。
“呵呵,王爷不是已经看出来了吗?何必某再多言。”纳隆并未言明,只是笑着点了下头道。
“举枪,还礼!”整支步队刚走到承天门前,李贞运足中气高呼了一声,霎那间,马队行列中如林般的长枪齐刷刷地直立了起来,与此同时,一千马队同时出了山呼海啸普通的战号声:“大唐威武,大唐威武、大唐威武!”千余人的号令声整齐齐截,就如同出自一人般,紧接着,但见李贞手中亮银枪一挥,一千马队俄然散了开来,瞬息间在承天门前的小广场上围成了一个鉴戒的圈子,手中的长枪一概直指天空,大家庄严而立。
回京以后见分晓?呵,或许罢,摆布回京也快了,到时候再说得了。这会儿李贞实在懒得去多想此中的奇妙,现现在另有一大堆事情等着他去忙乎呢――头后果着疏浚军中各派将领为拔野古部缓颊的事儿,李贞但是欠了很多的情面,上窜下跳了好一阵子,又是给钱,又是承诺,外带申明大义地一通子忙活,总算是将事情摆平了,这会儿圣旨已下,该还的情面还不得从速还去,得,腰包愣是瘪了一层,幸亏纳隆取信誉,始终没有分开李贞的身边,乃至连送别族人都没去,这才没让李贞有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的感受。
震惊!新奇!此次献俘典礼参与的人并不算多,连战俘加一块儿算也不过就是六千人罢了,比起之前的献俘那等动辄数万人的架式来讲,这点人马连个零头都不到,可那等气势倒是前所未有的豪放,直叫人看得热血沸腾,这不,就连见地多广的李世民都乐得合不拢嘴了,镇静地走到了城门楼口,对着下头几次挥手不说,还大声宣布大赏参演军士,顿时又是激起一阵响彻云霄的呼万岁之声……<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