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黎区,掌柜说这里山多石头多,另有很多恶疾,普通人不大情愿上黎区去。黎人半月一个月的就结伴进城来卖点土产甚么的。总得还是挺承平的,没传闻有掳掠殛毙汉人商贩的事。
掌柜给他们找的领导是他货栈里的伴计。黎人固然不是吃人蛮人,但是黎区山高林密,气候多变野兽蛇虫出没,又有各种瘴疠,汉人常常视为畏途。普通人前去黎区,都要请“熟黎”做领导。
一行人来到寨门口,早有守寨的丁壮过来查问。因有王伴计带路,加上又带来了盐和铁器,自称商贩,轻而易举的便进了寨子。
筹办妥当,一行人便从县城解缆,沿着昌化江向上游而去。解缆以后,世人才发觉请领导的决定是多么贤明。
这个伴计虽是个汉人,母亲倒是本地的黎人,本姓王。他不但精通黎族的说话,并且其娘舅家就住在昌化江中游,门路情面都很熟谙,是个极合适的人选。因为从小学徒当伴计的原因,虽不过十几岁,情面油滑极其熟稔,开口就带三分笑。
这个黎寨和临高的黎寨完整不一样。如果不是门口的文面的黎族妇女和他们富有民族特性的打扮,还真得很难和本地普通的汉族村庄相辨别。
广州的客商在这里做甚么买卖?夏天南到柜台上探听了下,这个掌柜倒是货真价实的广东人。
夏天南天然不能说他们是去找铁矿的,便说本身这伙人是去黎区收买药材的,并给了五钱银子的人为。领导当货栈伴计一年没几个钱,这一下就是五钱银子进账,顿时眉开眼笑。
在这荒凉的地盘上,几近没有能够称之为地标的东西,昌化江是条枯丰水季落差特别庞大的河道,这使得在雨季要寻觅它的真正河道变得很费事,雨季冲出的河道不但宽并且非常离漫。星星点点的积水潭和径流到处可见。从领导口中得知,这昌化江入海口是一个喇叭状,分为南北两个天然港口,他们登岸的是北边的港口,因为港口的泥土呈玄色,被本地人称为乌泥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