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荫堂看看宏奕,宏奕垂手肃立,一脸浅笑。
领队的军士一挥手中的红旗,又是一阵枪炮齐鸣,俄然一声锣响,枪炮声又歇了下来。
“呜――呜――呜――”
“寺人总管魏佳章,”魏佳章脸都白了,颤抖着跪在地上,“疏于束缚,浩繁寺人插手天理教,理应重惩,着革去寺人总管名号,发往密云庄子铡草。”
“那是,乱世阅兵,那是要载入史乘的!”兵部官员也凑着热烈,“行了,快些吧,辰时初刻皇上就到了!哎,轻些,那是御酒,大阅后赐酒,可不能打碎喽!”
………………………………………
“六千人?说句不入耳的,您跟我一样,眼皮子太浅,这个数,”他伸出两根手指头,“两万!还不包含前锋营、健锐营、骁骑营等大营,只是八旗!”
“皇上,列队结束,请您唆使。”兵部尚书又跑上前来,肃文看着宣光,只见他缓缓起家,走下晾鹰台。
“呜――”
魏佳章颤抖着谢恩,倒是双腿都站不起来,几个小寺人过来把他搀扶出去。
沉闷粗大的蒙古大角又一次吹响,只见首队前锋营、护虎帐、骁骑营兵士顺次出,其他各营兵士紧随厥后,最后是火器营兵士。
肃文看得目炫狼籍,只觉着大长见地,这行军布阵端的是大有学问。
他英姿雄发,簪缨低垂,手中宝刀不竭挥动,众将士一见,更是齐声山呼万岁,一时候,演武场上万岁之声阵阵,如风起云涌,风雷荡漾。
“六千人?我记取客岁好象是四五千人吧。”武备院的歪着脑袋想了半天。
作为新选入的侍卫,他本不该到宣光帝身边值守,但乾清门议政,宣光帝一句话,他得以同乾清门侍卫一道,亲侍皇上摆布。
“嚯,这确切是够多,嗯,大阅!”外务府的官员不由又极目远眺,火把灯光下,人吼马嘶,旗纛枪炮,金鼓海螺,数不尽数。
宣光神情持重,放辔徐行,在豹尾班侍卫、执纛仪卫、执盖仪卫指导下,缓缓自八旗右翼入,右翼出,再至中路,然后重又登上晾鹰台。
“天理教徒陈爽,参与兵变寺人,全数凌迟正法,将首级在直隶、山东、河南三省邪教众多地区巡展,家眷连坐,当即履行。从逆人犯一概斩决!”
天蒙蒙亮,宣光帝的御驾已是离宫南行。
钦天监也是谅解皇上心机,这谷旦竟就择在旬日以后,宣光帝御笔批阅,“国之兴衰,兵之士气所彰显,大阅为慑敌之势,振民之盛,显军之强。”
肃文策马扬鞭,紧紧尾随在宣光身后,前面则是一众侍卫。“杀!”宣光帝俄然大喊一声。
咸安宫的官门生俱是在步队中,图尔宸搞着一面大旗,勒克浑则拿着海螺号,麻勒吉、海兰珠等人拿着小旗,肃文不由眼睛有些潮湿,这一班兄弟,只要在血与火面前没倒下的,明天,毕竟都是平生中最难忘的一天!
“请皇上恩准开操。”兵部尚书重又上前请旨。
寅时,外务府武备院就开端巡检前日搭建的御用营帐,营帐后设圆幄,这是给宣光帝小憩及改换甲胄所用。
这有赏必有罚,赏完了,就该罚了。
海螺号又响来,只见前锋、护军两营官兵齐进,其他军队跟从在前面,演变各种阵法,一会是牵线阵,跟着一声螺号,顿时首尾盘曲勾连,又结成圆阵。
宣光帝目不转睛地盯着面前的校场,肃文也是盯着在看,人生有此一回,也不枉来此世上走一遭了。
校场上顿时鼓乐喧天,一侍卫手持华盖为前引,两名侍卫并马紧跟厥后,三人身后摆布成列各是六名侍卫,待他们走上前去,宣光帝一抖马缰,这才缓缓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