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厅内一时候沉寂无声。纪察的名声,江湖中人大多听过,见他都落得如此了局,不管是无功不如他的,还是比他高的,不由得都有些沉默。
“说来忸捏,”作为三人之首的纪察抢先开口,“那日星宫的使者前来,出言不逊,言辞间多有不敬,又吆三喝四的要我等臣服星宫。我等不忿,便与他比试一番。”
——玉阳子道长技艺烂的名声和他好武成痴的名声传的一样广。
当然他在江湖上有个‘十里坡剑神’的名号,只是因为大部分人和赵昆参议的时候,不是留力就是故作不敌。根基上没人情愿动真格的,以免伤着神医或者恶了道长。是以他在江湖上的战绩反而胜多平少。
最后一名一流妙手名叫伊直,本是正道人士,曾在南疆大巫神门放学艺,一柄银剑诡秘绝伦,更兼轻功了得,与江湖上别的两名闻名的采花贼并称三污,残虐江湖。不过他与别人不大不异,此人坚信三扁不如一圆,以是好的是男风,说是采草贼也何尝不成。
纪察叹了口气,“好叫方丈大师得知,那日前来的使者,并不止一人,实有四人,只是由他一人脱手罢了,据某观之,别的三位的武功恐不在他之下。”
窦余以后便是金泰,少林寺俗家弟子,一身横练硬功天下无双。只是此人善守不善攻,学的是少林拳法,因此名声不显。
时价乱世,长生观早已囤积了很多物质,是以吃是绝对够吃的。就是下厨的人手上,有些捉急,以是不得不早早的叮咛下去,早点筹办午餐。
“这——”郭岩大惊失容,“三位何故落到如此境地?”
道童应下,正欲回身拜别,不料郭岩俄然问到:“赵道兄,怎地不见纪老弟?”
是以,江湖上的侠客与他照面,常常会问,‘但是当年飞叉射四霸,一鞭伏全韩的纪察纪大侠?’
“脱手的那位,自称邓青树。剩下的三人,一名公治苦藤,一名包开甲,一名风声传……”
为首一人姓纪名察,原是中原武林赫赫驰名的大侠,师从当年的三韩白叟——白沉香、安诤训、唐谨言,江湖人称八臂哪吒。这八臂哪吒纪察善使钢鞭,手中的兵器乃是一柄磨铁八棱钢鞭。又有一手飞叉之术,后背三十六把双股钢叉,暗合天罡之数,五十步内,百发百中。
一群人乱糟糟说了一会儿话,早有道童奉上茶水滴心。赵昆目睹的时候不早,便叮咛下人预备酒菜。
武功排在纪察以后的那位护法唤作窦余,曽使长枪,是铁枪王彦章的徒孙,江湖上人称‘快枪王’。皆因他主攻中平枪法,脱手又快又狠,三息以内,胜负必分——两人必有一伤。厥后他投在赵昆门下,应战郭岩时,铁枪被郭岩以降龙掌法拍断,今后改使双枪。
赵昆身边有很多武林中的妙手,这都是昔日里江湖上的豪杰大侠,大部分人皆是感激赵昆的拯救之恩,志愿投效到身边,鞍前马后保护身边。
这韩家堡也是一处武林豪强聚众自保之地,有青壮千余人,为首的是大侠韩通,部下也有几十个江湖上数的上的妙手。谁知纪察前去救济之时,仅出了一鞭,就将这些妙手合围步地破去,打的他们大家带伤,韩通和他的几个结义兄弟,也被他一叉一个,取了性命。
“这可就奇了,江湖中何时冒出来如此多的妙手了?”大理世子也出言扣问,“不晓得他们姓甚名甚?”
抢先出去的,是一个面如金纸,吊动手臂的儒雅中年男人,腰缠铁鞭,身附钢叉——恰是八臂哪吒纪察。身后拄着拐杖,双眉入鬓的,腰悬双枪的,乃是快枪王窦余。金泰不见踪迹,两人身后则是一个边幅清秀、脸白不必、背着银剑的青年人,只是右边的衣袖空荡荡的,仅剩一只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