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羯鼓录》序羯鼓之声云:“透空碎远,极异众乐。”唐羯鼓曲,今唯有邠州一父老能之,有《大合蝉》、《滴滴泉》之曲。予在鄜延时,尚闻其声。泾、原接受公事杨元孙因奏事回,有旨令召此人赴阙,元孙至邠,而其人已死,羯鼓遗音遂绝。今乐部中统统,但名存罢了,透空碎远,了无余迹。唐明帝与李龟年论羯鼓云,“杖之弊者四柜”,用力如此,其为艺可知也。

乐律一

唐之杖鼓,本谓之“两杖鼓”,两端皆用杖。今之杖鼓,一头以手拊之,则唐之“汉震第二鼓”也。明帝、宋开府皆善此鼓。其曲多合奏,如鼓笛曲是也。今时杖鼓,常时只是打拍,鲜有专门合奏之妙。古曲悉皆散亡,顷年王师南征,得《黄帝炎》一曲于交趾,乃杖鼓曲也。唐曲有《突厥盐》、《阿鹊盐》。施肩吾诗云:“癫狂楚客歌成雪,娇媚吴娘笑是盐。”盖当时语也。今杖鼓谱中有炎杖声。元稹《连昌宫词》有“逡巡‘大遍’《凉州》彻。”所谓“大遍”者,有序、引、歌、嗺、哨、催、攧、衮、破、行、中腔、踏歌之类,凡数十解,每解稀有叠者。裁截用之,则谓之“摘遍”。古人大曲,皆是裁用,悉非“大遍”也。

《汉志》:“阴阳相生,自黄钟始,而左旋,八八为伍。”八八为伍者,谓一上生与一下生相间,如此,则高傲吕今后,律数皆差,须自蕤宾再上生,方得本数。此八八为伍之误也。或谓:律无上生吕之理,但当下生而用独倍。二说皆通。然至蕤宾清宫,生大吕清宫,又当再上生。如此时上时下,即非天然之数,不免牵合矣。自子至巳,为阳律、阳吕;自午至亥,为阴律、阴吕。凡阳律、阳吕,皆下生;阴律、阴吕,皆上生。故巳方之律谓当中吕,言阴阳至此而中也。至午则谓之蕤宾。阳常为主,阴常为宾。蕤宾者,阳至此而为宾也。纳音之法,自黄钟相生,至于中吕而中,谓之阳纪;自蕤宾相生,至于应钟而终,谓之阴纪。盖中吕为阴阳当中,子午为阴阳之分也。

《汉志》言数曰:“太极元气,函三为一。极,中也。元,始也。行于十二辰,始动于子,参之,于丑得三;又参之,于寅得九;又参之,于卯得二十七。历十二辰,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此阴阳合德,气钟于子,化生万物者也。”殊不知此乃求律吕是非体算立成法耳,别有何义?为史者但见其数浩博,莫测所用,乃曰:“此阴阳合德,化生万物者也。”尝有人于土中得一朽弊捣帛杵,不识,持归以示邻里。大小聚观,莫不怪愕,不知何物。后有一墨客过,见之曰:“此灵物也。吾闻防风氏身长三丈,骨节专车。此防风氏胫骨也。”村夫皆喜,筑庙祭之,谓之“胫庙”。班固此论,亦近乎“胫庙”也。

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凡曲,止是一声清浊高低如萦缕耳。字则有喉唇齿舌等音分歧。当使字字举本皆轻园,悉融入声中,令转换处无磊块,此谓“声中无字”,前人谓之“如贯珠”,今谓之“善过分”是也。如宫声字,而曲合用商声,则能转宫为商歌之,此“字中有声”也,善歌者谓之“内里声。”不善歌者,声无顿挫,谓之“念曲”;声无含韫,谓之“叫曲”。

本国之声,宿世自别为四夷乐。自唐天宝十三载,始诏法曲与胡部合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宿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

六吕:三曰钟,三曰吕。钟与吕常相间,常相对,六吕之间,复自有阴阳也。纳音之法:申、子、辰、巳、酉、丑为阳纪,寅、午、戌、亥、卯、未为阴纪。亥、卯、未,曰夹钟、林钟、应钟,阳中之阴也。黄钟者,阳之所钟也;夹钟、林钟、应钟,阴之所钟也:故皆谓之钟。巳、酉、丑,大吕、中吕、南吕,阴中之阳也。吕,助也,能时出而助阳也,故皆谓之吕。

推荐阅读: 战地摄影师手札     星际之亡灵帝国     宠物调教指南     百年家书     骗嫁之权臣有喜     史上最牛轮回     穿到天堂怎么办     玖叶书     简云舒传奇     绝世狂帝1     疯狂小修士     婚有尽,爱深留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