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大金相战,其必至于败之局,殆不待龟卜罢了定之久矣。既际此国运穷迫之时,臣子之为家邦致诚者,岂可徒向滚滚颓波委以一身,而即足云报国也耶?以高低数千年,纵横几万里,史册边境,炳然庞然,宇内最旧之国,使此中昌隆治,皇图永安,抑亦何难?
李争鸣骑在高头大顿时,看着杀气腾腾的八旗马甲,巴牙喇兵,好威风么,还不是被老子砍的屁滚尿流。摆出这么一副凶恶的架式想恐吓老子们么,和正黄旗马甲对冲老子们也是砍瓜切菜。五百手无寸铁的开原马队目不斜视,骑着高头大马在刀枪丛林中缓缓而行,自是没人会露怯。
气候酷寒,虏军出迎五里,摆开步地。
致明开原总兵法,自古良臣择主而侍,良禽择木而栖,弃暗投明,逃浑身之罪案,通权达变,免干系之嫌。
马城连活力都懒了,还价还价,十万百姓可换你十万雄师安然通过喜峰口。十万大金将士还不如十万百姓金贵么,一命换一命公允的很,皇太极天然是不肯的,还价三万,一来而去还价还价起来,关前百姓已经有冻死饿死的,遗尸关前极多。马城终究接管了后金用三万青壮,调换喜峰口的代价,这已经是皇太极的底线了,前提是三万青壮得由明军去挑,不能用老弱充数,皇太极满口承诺了。
贵国史册所载,雪会稽之耻以成弘愿之例甚多,固不待言。今合,非其本国之臣民,而显有威名赫赫之人,其虐待之隆,自必更甚数倍耳。第本日中间之所宜决者,厥有二端:任夫贵国仍然不悟,墨守常经,以跻于至否之极,而同归于尽乎?亦或蓄留余力,觉得他日之计乎?
一番还价还价以后,李争鸣主动请缨去关前挑人,马城准了。
第六日,一个汉官来青山关送信,一封皇太极亲笔写的长信,当然也一定是亲笔写的,皇太极应是没有这等文采的。
一时候呵叱声四起,高贵的正黄旗主子甚么时候受过这类欺侮,将这放肆的明将砍了示众!
一封劝降信写的花团斑斓,文采斐然,马城懒的去看那些废话,视野却停在了蓟州二字上,这是威胁。蓟州力竭,危如累卵,蓟州另有马城的家眷,多年运营的商店,存银,另有不能见光的新式大炮,新式火药,最要命的是蓟州快断粮了。断了粮,天险,大炮都化为灰飞了。